第六 攝色分別品(Rūpaparicchedo

PDFRST 檔

 

 

 

 

 

 

 

 

 

 

 

 

 

 

 

 

 

 

 

 

 

 

 

 

 

 

 

 

 

 

 

 

 

 

 

 

 

 

 

 

 

 

 

 

 

 

 

 

 

 

 

 

 

 

 

 

 

 

 

 

 

 



一、色的列舉Rūpasamuddeso(28種色法)

 


 * (rūpaform),是由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色(cattāri mahābhūtāni, catunnañ ca mahābhūtāna upādāya rūpanti)組成的,《阿毘達摩論》列舉了二十八種色。四大種(mahābhūta)是地大(pahavi-mahābhūta)、水大(āpo-mahābhūta)、火大(tejo-mahābhūta)、風大(vāyo-mahābhūta);四大種所造色(upādāya rūpa)是衍生自或依靠四大種,它們一共有二十四種。

* 1~7項稱為「完成色」(nipphannarūpa),或「思惟色」(sammasanarūpa),或色色(rūparūpa)它們擁有自性(sabhāva,硬等)、有相(salakkhaa,無常等相),適合作為觀禪的目標。8~11項稱為「不完成色」(anipphannarūpa),它們不是由四種色法之因(業、心、時節、食)直接所生,較為抽象,也不是觀禪的目標。

*  S.22.79./III,86.(參見《雜阿含46經》)

諸比丘!你們如何說色(rūpa)變壞’(ruppati<rup(改變﹑毀滅)故,諸比丘!由於它,它被叫做’(rūpa)。何以變壞?以寒冷變壞,以炎熱變壞,以飢餓變壞,以口渴變壞,以虻(asa=pigalamakkhikā)、蚊、風(vātā =kucchivāta-piṭṭhivātādivasa受胃腸風、背部風等的支配)、熱(ātapo=sūriyātapo太陽熱)、爬蟲類(sarīsapa、蠍等)所咬而變壞。變壞故,諸比丘!由於它,它被叫做

《大義釋注》(Nd1A., CS:p.11)ruppatīti kuppati ghaṭṭīyati pīḷīyati, bhijjatīti attho.(‘變壞︰干擾敲擊逼迫破碎之意)

*《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五:「如重、澀等是地大病生。如輕、動是風大病生。如熱、痒等觸是火大病生。如冷、滑等觸是水大病生。」(T46.510.2)

應屬地大。應屬感受。應屬火大。應屬地大。


二十八色 釋義

 

特相

作用()

現起

近因(足處)

 

 

大種色

 

地界

硬性(kakkhaatta)

支持(patiṭṭhāna)同一粒色聚裡的其他色法

接受(sampaicchana領受)同一色聚裡的其他色法住於其上

其他三界

水界

流動(paggharaa)

展佈(brūhana)其他俱生色法

黏著(sagaha)同一色聚裡的其他色法

(由外往內之力)

其他三界

火界

(uhatta)或冷

使同一粒色聚裡的其他色法成熟(paripācana)

不斷地(使同一色聚)柔軟(maddavānuppadāna)

其他三界

風界

撐持;剛強(vitthambhana)

移動(samudīraa)

(由內往外之力)

帶動(abhinīhāra)其他俱生色法移位

其他三界

 

 

 

 

 

 

淨色

可接受色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引心路至色所緣

作為眼識的依處

想見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淨色

可接受聲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引心路至聲所緣

作為耳識的依處

想聽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淨色

可接受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引心路至香所緣

作為鼻識的依處

想嗅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淨色

可接受到味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引心路至味所緣

作為舌識的依處

想嘗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淨色

可接受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引心路至觸所緣

作為身識的依處

想觸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所緣

撞擊眼淨色

作為眼識的目標

作為眼識之境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所緣

撞擊耳淨色

作為耳識的目標

作為耳識之境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所緣

撞擊鼻淨色

作為鼻識的目標

作為鼻識之境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所緣

撞擊舌淨色

作為舌識的目標

作為舌識之境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所緣

地火風

撞擊身淨色

作為身識的目標

作為身識之境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性根色

女根

女性

顯示是女性

女性、女相、女性行為、女性特徵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

男根

男性

顯示是男性

男性、男相、男性行為、男性特徵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

心色

心所

依處

提供意界和意識界依止或支持

作為意界和意識界的依處

撐此意界和意識界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種

命根色

命根

維護在住時的俱生業生色

使到俱生業生色發生

維持這些業生色存在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

食色

段食

所吃食物裡之營養

滋養色法

製造食生色維持身體

必須受到它滋養的處色

空界

劃定色聚的界限

顯示色聚的邊際

1.色聚的界限

2.色聚之間的孔隙

應被區劃的色聚

 

 

 

身表

由心生風界帶動動作,令俱生色身穩定或移動。(風界之力過強的心生大種)

通過動作表示自己的意志

作為身體轉動之因

心生風界

 

語表

製造語音的地界互相撞擊,而有語言的表達。(地界過強的心生大種)

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意志

作為語言之因

心生地界

 

色輕

快性

心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的不重與不遲鈍

去除這些色法的重性

這些色法輕快地生起及變易

輕快的色

色柔

軟性

心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的不堅固與不粗

去除這些色法的堅硬性與粗性

不對抗身體的一切作業

柔軟的色

色適

業性

心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的適應性

去除由於風界不平衡的不適應性

這些色法的不軟弱

適業的色

 

 

色積集

1.色法的起始

2.成長至諸根具足

令色法開始生起

起始或完成的狀態

生起之色法

色相續

(諸根具足後)色法的持續

(一個接一個地)連續結合

持續而不間斷

結合的色法

色老性

色法成熟與老化

導致壞滅、死亡

失去新性

正在衰老的色法

色無常

真實色法完全壞滅

令真實色法消失

真實色法滅盡

滅盡的真實色法

上表出自帕奧禪師《智慧之光(第三版)第十四章〈特相、作用、現起、近因〉;參考《法集論注》(DhsA.p.311~2CS:p.349~350)《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菩提比丘編尋法比丘譯第六章),文字略做調整

一期生命當中色法的轉起到終點

色     法

業生色

時節生色

心生色

食生色

第一個心識剎那(結生心)

(paisandhicitta)

生時

V

 

 

 

住時

V

V

 

 

滅時

V

V

 

 

第二個心識剎那(1有分)

 

生時

V

V

V

 

住時

V

V

 

 

滅時

V

V

 

 

.

.

.

.

生時

V

V

V

V

住時

V

V

 

V

滅時

V

V

 

V

臨終前,從死心算起,倒數第17個心識剎那

生時

V

V

V

V

住時

 

V

 

V

滅時

 

V

 

V

倒數第16個至倒數第2

心識剎那

生時

 

V

V

V

住時

 

V

 

V

滅時

 

V

 

V

死心

生時

 

V

?

V

住時

 

V

 

V

滅時

 

V

 

V

死心滅後(繼續存在的時節生色是從火界持續一段時間的現象)

生時

 

*

 

 

住時

 

*

 

 

滅時

 

*

 

 

* VbhA.p.25.︰「食素(ojā)…並不是在(母胎)一開始時就建立自己於依處,而是在過了一七日或二七日之後。」


二、色的分別Rūpavibhāgo

分類(多種)

 

 28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內色

 

 

外色

所依色

非所依色

門色

非門色

根色

非根色

執受色

非執受色

可見色

不可見色

*

不到達

不取境色

 

不分離色

分離色

1.

 

V

 

V

 

V

 

V

V

 

V

 

 

V

 

V

V

 

2.

 

V

 

V

 

V

 

V

 

V

V

 

 

V

 

V

V

 

3.

 

V

 

V

 

V

 

V

V

 

V

 

 

V

 

V

V

 

4.

 

V

 

V

 

V

 

V

V

 

V

 

 

V

 

V

V

 

 

 

 

 

 

 

 

 

5.眼淨色

V

 

V

 

V

 

V

 

V

 

V

 

 

V

V

 

 

V

6.耳淨色

V

 

V

 

V

 

V

 

V

 

V

 

 

V

V

 

 

V

7.鼻淨色

V

 

V

 

V

 

V

 

V

 

V

 

 

V

*V

 

 

V

8.舌淨色

V

 

V

 

V

 

V

 

V

 

V

 

 

V

*V

 

 

V

9.身淨色

V

 

V

 

V

 

V

 

V

 

V

 

 

V

*V

 

 

V

10.顏色

 

V

 

V

 

V

 

V

V

 

V

 

V

 

 

V

V

 

11.

 

V

 

V

 

V

 

V

V

 

 

V

 

V

 

V

 

V

12.

 

V

 

V

 

V

 

V

V

 

V

 

 

V

 

V

V

 

13.

 

V

 

V

 

V

 

V

V

 

V

 

 

V

 

V

V

 

14.女根色

 

V

 

V

 

V

V

 

 

V

V

 

 

V

 

V

 

V

15.男根色

 

V

 

V

 

V

V

 

 

V

V

 

 

V

 

V

 

V

16.心色

 

V

V

 

 

V

 

V

 

V

V

 

 

V

 

V

 

V

17.命根色

 

V

 

V

 

V

V

 

 

V

V

 

 

V

 

V

 

V

18.食色

 

V

 

V

 

V

 

V

 

V

V

 

 

V

 

V

V

 

19.限界色

 

V

 

V

 

V

 

V

 

V

V

 

 

V

 

V

 

V

20.身表色

 

V

 

V

V

 

 

V

 

V

 

V

 

V

 

V

 

V

21.語表色

 

V

 

V

V

 

 

V

 

V

 

V

 

V

 

V

 

V

22.色輕快性

 

V

 

V

 

V

 

V

 

V

 

V

 

V

 

V

 

V

23.色柔軟性

 

V

 

V

 

V

 

V

 

V

 

V

 

V

 

V

 

V

24.色適業性

 

V

 

V

 

V

 

V

 

V

 

V

 

V

 

V

 

V

25.色積聚

 

V

 

V

 

V

 

V

 

V

 

V

 

V

 

V

 

V

26.色相續性

 

V

 

V

 

V

 

V

 

V

 

V

 

V

 

V

 

V

27.色老性

 

V

 

V

 

V

 

V

 

V

 

V

 

V

 

V

 

V

28.色無常性

 

V

 

V

 

V

 

V

 

V

 

V

 

V

 

V

 

V

      

5

23

6

22

7

21

8

20

12

16

18

10

1

27

5

23

8

20

(1)內色( ajjhattikarūpa )﹐指作為名法之門的五淨色。其他為:外色( bāhirarūpa )

(2)所依色( vatthurūpa 依處色)﹐六識所依之色法。其他為:非所依色( avatthurūpa 非依處色 )

(3)門色( dvārarūpa )﹐五淨色是心與心所接觸目標之門。身表與語表是造身業與語業之門。其他為:非門色( advārarūpa )

(4)根色( indriyarūpa )﹐稱為根,因為有控制力(indra)。五淨色控制看、聽等作用以及與它們俱生的色法。

性根色控制男性或女性特徵的顯現。命根色控制俱生色法。其他為:非根色( anindriyarūpa )

(5~7)粗色( oḷārikarūpa )近色( santikerūpa )有對色(sappaigharūpa撞擊色)﹐直接地使根識生起的色法,即:

五淨色與七境色(色、聲、香、味、觸(觸﹐含地..風三種境色)。其他為:細色( sukhumarūpa)、遠色( dūrerūpa ) 、非有對(appaigharūpa非撞擊色)

(8)執受色( upādinnarūpa )。十八種業生色名為「執取色」,因為它們是受到渴愛與邪見推動而造下的業的果報。其他為:非執受色( anupādinnarūpa )﹐由業之外的因產生的色法;

(9)可見色( sanidassanarūpa),可被眼見得知。其他為:可見色( anidassanarūpa)

(10~11)取境色( gocaraggāhikarūpa )﹐五淨色取五境(顏色、聲音等)為其目標。五淨色是色法,並不能真正的識知目標,但是依靠它們而生起的根識才能識知目標。其他為:不取境色(agocaraggāhikarūpa );眼淨色、眼淨色為到達(所緣境) (sampattavasena),其他為:到達(asampattavasena)

(12)不分離色( avinibbhogarūpa ) 四大元素與顏色、香、味及食素(營養)四種所造色合稱為八不離色,因為在一切的色聚裡都有這八種色法。其他為:分離色( vinibbhogarūpa )﹐可以存在或不存在於色聚裡。


三、色的起源Rūpasamuṭṭhānanayo

 

起 源

色法的數目

業生色(kammajarūpakammic force )

從結生的生時小刹那起,在每一剎那的生..滅三小刹那,業都能產生色法。

直到死心之前倒數第17個心識剎那的「住時」,業生色不再產生。

一切眾生的業生色,是由過去所造的欲界、色界25種善或不善業(12欲界不善心+8欲界善心+5色界善心)產生

18種色法(組成九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食素)、五淨色、命根、心色、女根色、男根色、限制色 (=空界,色聚與色聚的空間)

心生色

(cttajarūpamind )

從結生心之後的第一個有分心起,在每一心的生時小刹那(心力在生時最強)75心皆能產生心生色。

共計75心:89 –10 – 4 =75

10:兩種五識

4:四個無色界果報

15種色法(組成六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限制色 (空界)、聲、身表、語表、三變化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

時節生色(火生色) (utujarūpaseasonal conditions)

從結生的住時小剎那起,業生色聚裡的火界開始產生時節生色,邇後在每一心識剎那的生..滅三小刹那,一切四因所生色聚裡的火界,都能在住時產生時節生色。

火界

身內與身外(包含氣候)的冷與熱的火界,能夠適宜地生起「時節生色」(火生色)

13種色法(組成四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聲、限制色(空界)、三變化色

食生色 (āhārarūpafood )

從吸取到食物開始,食生色在每一心識剎那的生..滅時皆能生起。

食物中的食素

滋養的食物,經消化後被吸收的食素。

12種色法(組成兩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三變化色、限制色

                .        .      .                  欲地胎生者結生時含3

橢圓: 心色
色聚
        .  .   .     . .  .    . . 時.    .    .                     業生色聚

                           

 

 

 

 

 

 


色生起rūpasamuṭṭhāna ( rūpa+sam一起、共、集+ud向上+ṭhā站立+ana),色一起生出。

每一心識都是生、住、滅,因而業力的推動,滅後又生,生了又住、滅,直至死心 ( cuticitta )

   結生() ( paisandhicitta ):一期生命的第一個心識。

:業生色;心:心生色;時:時節生色。食生色則吸收食素之後產生的

58安止速行心可以生起威儀;1確定心、29欲界速行心、2神通心可以生起身表色、語表(32)13個心(4悅俱不善心、4悅俱大善心、4悅俱大唯作心與1無因生笑心),產生笑容或心生色

   結生時,因心的力量微弱,故沒有心生。75(89-4無色界果報心-10個雙五識)能產生心生色。

無論何處有業生色,該處即是心生色的遍滿。」(yattha yattha kammajarūpa, tattha tattha cittajarūpassa abhibyāpanato.)(《長部疏》D.2./CS:pg.1.263)


依四因分析二十八色

   

(色種類)小計

八不離色(8)

空界(1)

八不離色(8)

空界(1)

八不離色(8)

空界(1)

八不離色(8)

空界(1)

9

 

三變化色(3)

三變化色(3)

三變化色(3)

3

 

聲音(1)

聲音(1)

 

1

八根色(8)

心所依處(1)

身表(1)

語表(1)

 

 

11

(色種類)小計

18

15

13

12

 

註:八不離色: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

:眼、耳、鼻、舌、身、男、女、命根

        四因:業生、心生、時節生、食生;三因、二因、一因,表示四因中之三、二、一種。

無因的色法:四相色,不從四因之中出生,故不列入本表。

◆◆◆                   ◆◆◆                      ◆◆◆

心識產生色法

* 無心定(無想定、滅盡定)的姿勢不動,不能發言、動身。

*  ‘*2’表示「有學」(初果至三果)兩個悅俱邪見不相應


四、色聚的構成(Kalāpayojanā)

.生色

 

 

 

 

 

 

 

  28

四因

23種色聚

  

  

時節生

食生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1

2

生色

心生色  

節生色

食生色

眼十法聚

耳十法聚

鼻十法聚

舌十法聚

身十法聚

女根色十法聚

男根色十法聚

心色十法聚

命九法聚

純八法聚

身表九法聚

語表十法聚

輕快性十一法聚

身表輕快性十二法聚












九法聚

輕快性十二法聚

純八法聚

聲九法聚

輕快性十一法聚

輕快性十二法聚

純八法聚

輕快性十一法聚

 

1.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3.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4.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5.眼淨色

V

 

 

 

V

 

 

 

 

 

 

 

 

 

 

 

 

 

 

 

 

 

 

 

 

 

 

6.耳淨色

V

 

 

 

 

V

 

 

 

 

 

 

 

 

 

 

 

 

 

 

 

 

 

 

 

 

 

7.鼻淨色

V

 

 

 

 

 

V

 

 

 

 

 

 

 

 

 

 

 

 

 

 

 

 

 

 

 

 

8.舌淨色

V

 

 

 

 

 

 

V

 

 

 

 

 

 

 

 

 

 

 

 

 

 

 

 

 

 

 

9.身淨色

V

 

 

 

 

 

 

 

V

 

 

 

 

 

 

 

 

 

 

 

 

 

 

 

 

 

 

10.顏色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1.

 

V

V

 

 

 

 

 

 

 

 

 

 

 

 

V

 

 

V

V

V

 

V

 

V

 

 

1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3.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4.女根色

V

 

 

 

 

 

 

 

 

V

 

 

 

 

 

 

 

 

 

 

 

 

 

 

 

 

 

15.男根色

V

 

 

 

 

 

 

 

 

 

V

 

 

 

 

 

 

 

 

 

 

 

 

 

 

 

 

16.心色

V

 

 

 

 

 

 

 

 

 

 

V

 

 

 

 

 

 

 

 

 

 

 

 

 

 

 

17.命根色

V

 

 

 

V

V

V

V

V

V

V

V

V

 

 

 

 

 

 

 

 

 

 

 

 

 

 

18.食色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9.限界色

V

V

V

V

 

 

 

 

 

 

 

 

 

 

 

 

 

 

 

 

 

 

 

 

 

 

 

20.身表色

 

V

 

 

 

 

 

 

 

 

 

 

 

 

V

 

 

V

 

 

 

 

 

 

 

 

 

21.語表色

 

V

 

 

 

 

 

 

 

 

 

 

 

 

 

V

 

 

V

 

 

 

 

 

 

 

 

22.色輕快性

 

V

V

V

 

 

 

 

 

 

 

 

 

 

 

 

V

V

V

 

V

 

 

V

V

 

V

23.色柔軟性

 

V

V

V

 

 

 

 

 

 

 

 

 

 

 

 

V

V

V

 

V

 

 

V

V

 

V

24.色適業性

 

V

V

V

 

 

 

 

 

 

 

 

 

 

 

 

V

V

V

 

V

 

 

V

V

 

V

25.色積聚

 

 

 

 

 

 

 

 

 

 

 

 

 

 

 

 

 

 

 

 

 

 

 

 

 

 

 

26.色相續性

 

 

 

 

 

 

 

 

 

 

 

 

 

 

 

 

 

 

 

 

 

 

 

 

 

 

 

27.色老性

 

 

 

 

 

 

 

 

 

 

 

 

 

 

 

 

 

 

 

 

 

 

 

 

 

 

 

28.色無常性

 

 

 

 

 

 

 

 

 

 

 

 

 

 

 

 

 

 

 

 

 

 

 

 

 

 

 

      

18

15

13

12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9

8

9

10

11

12

13

9

12

8

9

11

12

8

11

各種色聚中,皆缺5色:「虛空界、色積集、色相續、色老性、色無常性」──非直接由四因所生。

觸的所緣為地、火、風

雷迪長老將心生色分成8種,多出2種:非語言的聲九法聚,及非語言的聲輕快性十二法聚


五、色轉起的次第 ( Rūpapavattikkamo )

各類眾生

結生時產生的色法

生命期間產生的色法

欲地

kāmabhūmi

 

欲界善趣地

 

(胎生)

三種十法聚︰

心色十法聚hadayavatthudasakakalāpa
身十法聚kāyadasakakalāpa

性根十法聚bhāvadasakakalāpa

兩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

身十法聚)

1.無業障的人可在出生後繼續成長,產生(轉起) 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2.生盲(缺眼十法聚)、生聾(耳十法聚)、無鼻(缺鼻十法聚)非男非女者(黃門﹐缺性根十法聚)

(欲界)(化生)

七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

(生命期間)轉起: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欲界惡趣地--畜生

(胎生、卵生、溼生)

兩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或

三兩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

1.畜生在出生後繼續成長,轉起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2.沒有「性根十法聚」,如黃門(paṇḍaka)、二根者。

3.心色十法聚是心識的依靠處,它們處在心臟中;當心臟沒有形成時,它們處在肉團中。

欲界惡趣地--鬼道(化生)、地獄(化生)

七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

轉起: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色地

rūpabhūmi

初禪天~第四禪天

(化生)

四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眼十法聚、耳根十法聚、命根九法聚)

  (Vism.552-3.)

轉起:四種十法聚色法。

由色法的種類,可辨識化生的欲界眾生或色界眾生。

無想天(化生)

一種十法聚(命根九法聚)

轉起:命根九法聚

無色地

arūpabhūmi

空無邊處(化生)~

非想非非想處(化生)

‧0

無色界眾生雖無肉體,但他們的存在及心念,可以被具神通者知道。(Vism.409.)

* 命根九法聚」若在胃中作為消化之用(pācakaggi),若遍佈全身則為淨化膽汁、痰、血之用。

* 無想天人有形體,但沒有心識。《增壹阿含29.4經》:「無想天,以識為食。」錯誤。

* (欲界)天與鬼道,初出生色法與轉起色法都相同,可以從他們的有分心的具三因或無因來區分。

*「色聚」資料,參考《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 p.552f., p.560, p.588, p.614 ff., p.624f., 《殊勝義》Atthasālinī, p.316, p.340ff.; 《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ī, p.161f.等各處所說。《解脫道論》(大32.439.232.446.2以下)論及的色聚,與巴利阿毘達摩不同。《大毘婆沙論》有「()命根」的概念,甚而認為無色地眾生有「()命根。」(T27.752.1),但尚未討論色聚。在《阿毘曇心論》卷1T28.811.2)中才初次出現,其後《阿毘曇心論經》卷一(T28.837.3)、《雜阿毘曇心論》卷二(T28.882.2)、《俱舍論》卷四(T29.18.2以下)、《順正理論》卷十(T29.383.3)都有論及的色聚。


六、涅槃的區別Nibbānabhedo

世間法與涅槃之比較

世間法

 

世間法

 

1有為法

1無為法(asakhata)─不是因緣條件所生法,例如說:不是善因的結果。

32無依歸

32歸依(saraa)─可以依靠。

2盡頭

2盡頭(anta究竟)─最邊邊。

33此岸

33到彼岸(parāyaa歸宿)─最後的目標。

3有漏

3無漏(anāsava)─無煩惱,不再有煩惱自心中泄漏到外面。

34

34不生(ajāta)─不出生。

4虛偽

4真諦(sacca)─真實不虛。

35曾有

35未曾有(abbhūta)─不曾有。

5俗物

5彼岸(pāra)─遠遠地超逸。

36危難

36無危難(anupaddava)─騷擾的狀態。

6粗俗

6微細(nipua深奧)─非世間智所能測知。

37因緣作

37無作(akata)不以某因緣作

7可見

7難見(sududdasa)─難可見到。

38憂愁

38無憂(asoka)─沒有憂愁。

8老死

8不老(ajajjara)─無名法,故無名法之生滅;無色法,故無色法之生滅、老化。

39不離憂

39離憂(nisoka)─離開憂愁之因。

9不牢靠

9堅牢(dhuva)─堅固、牢固,不可被破壞。

40禍患

40無禍患(an-upasagga)─無某事先準備(=不用未雨綢繆)

10崩潰

10不崩潰(apalokita照見)─不崩壞。

41有禍因

41無禍患法(anupasagga-dhamma)─無禍患之因。

11可見

11不可見(anidassana)─不可能視見。

42淺薄

42甚深(gambhīra)─甚深智行境

12戲論

12無戲論( nippapañca)─渴愛、慢、邪見諸戲論消失。

43可觀視

43難見(duppassa)─無正行、無看的可能性。

13不安靜

13寂靜(santa)─和平。

44

44(uttara)─克服一切世間之後而住立。

14生死

14無死(amata)─死亡的不存在

45下面

45無上(anuttara)─沒有這些「上」的。

15卑劣

15微妙(panīta)─崇高、最高的程度。

46相似

46無等(asama)─相等的、相似的消失。

16不吉

16吉祥(siva)─安泰。

47比較

47無比(appaisama)─相似的消失。

17不安穩

17安穩(khema)─安詳穩當,不動盪不安。

48低級

48最勝(jeṭṭha)─最高之義,或最高的稱讚。

18愛不盡

18愛盡(tahākkhayo)─愛盡則苦盡。

49

49殊勝(seṭṭha)─最上的。

19可思議

19不思議(acchariya) ─不可用語言、概念去描述涅槃。

50無殼

50窟宅(lea)─住立在拿掉輪迴苦之處。

20

20無生(abbhuta)─有的消失,或不生。

51無依靠

51庇護所(tāṇa)─保護之所。

21災難

21無災(anītika)─無災無難。

52有諍

52無諍(araa)─過失的消失。

22災難法

22無災法(anītikadhamma)--無災無難性。

53污穢

53無穢的(anagana)─污穢的消失。

23世俗

23涅槃(nibbāna)─貪、瞋、癡永遠熄滅。

54污染

54無污的(akāca)─無污的狀態。

24有瞋

24無瞋(avyāpajjha)─沒有瞋害。

55垢穢

55離垢(vimala)─染等垢離去。

25有染

25離染(virāga)─離一切欲望。

56淹沒

56洲渚(dīpa)─不當被四瀑流淹沒。

26不清淨

26清淨(suddhi)─離一切污染。

57

57(sukha)─輪迴寂止樂的狀態。

27束縛

27解脫(mutti)─離繫著。

58可度量

58無可度量(appamāṇa)─作度量法的消失;不能計算這些。

28執著

28無執著(anālayo)─不黏著、不取著。

59沈沒

59依止(patiṭṭha)─不沈沒輪迴海。

29漂泊

29島嶼(dīpa洲渚)─可以安全承載。

60有所得

60無所有的(akiñcana)─染等世間的執著和攝受的消失。

30火宅

30窟宅(lea)─安全的屏障。

61戲論

61非戲論(appapañca)。等同「12無戲論」(nippapañca)

31無護

31庇護所(tāṇa)─安全的避難地方。

 

 

* 61種涅槃之同義詞,整理自:《相應部》S.43.12~44,及《導論》(Nettippakaraa, CS:p.47~48 )


6.攝色分別品〉問題思考

(  ) 1. 色法的定義包括:1.會變壞  2.佔有空間  3.有形狀  4.以上皆是

(  ) 2.「業生色」從何時開始:1.結生心的生時 2.結生心的住時 3.第一有分心 4.以上皆非

(  ) 3. 色法是:1.有所緣  2.能被四出間道斷除  3.有「因」(根) 4.屬於世間

(  ) 4. 哪一個不是境色:1.地元素  2.水元素 3.顏色  4.聲音

(  ) 5. 心所依處與淨色是:1.心生色  2.業生色  3.時節生色 4.以上皆有可能

(  ) 6. 不屬於八不離色的色法,包括:1.顏色 2.食素  3.聲音  4.

(  ) 7. 細色不包括:1.心所依處 2.水元素  3.聲音  4.命根色

(  ) 8. 涅槃是︰1.能知所緣   2.苦的息滅  3.概念法 4.以上皆是

(  ) 9. 遍佈於全身的色法不包括:1.身淨色 2.性根色 3.命根色  4.眼淨色

(  )10.「心生色」不包括:1.身表 2.維持姿勢  3.笑容  4.心所依處(心色)

(  )11. 色身的「時節生色」何時開始:1.結生心的生時 2.結生心的住時 3.第一有分心       4.以上皆非

(  )12. 色法:1.能單獨存在  2.佔有空間  3.不需要依靠任何緣生起 4.以上皆非

(  )13. 可以產生「心生色」的心:1.色界善心 2.無色界果報心 3.雙五識  4.以上皆是

(  )14. 色界有情有:1.鼻淨色 2.鼻子 3.性別 4.身淨色

(  ) 15. 三變化色不能由哪一類色法產生︰1.心生色 2.時節生色 3.食生色 4.業生色

(  ) 16. 說話的聲音是1.心生色 2.時節生色 3.食生色 4.以上皆是

(  ) 17.「無為法」的同義詞是:1.涅槃法 2.不可說的法 3.虛無的法 4.無我

(  ) 18. 可以作為眼門的所緣1.顏色 2.男女根色  3.淨色  4.以上皆是

(  ) 19. 涅槃是︰1.色蘊 2.受想行蘊 3.識蘊 4.以上皆非

(  ) 20. 食素存在於 1.食生色聚 2.業生色聚 3.心生色聚 4.以上皆是

◆◆◆              ◆◆◆             ◆◆◆

1. 什麼樣的色法可以當作觀禪的對象?什麼色法不適合作為觀禪的對象

2. 89心中,有幾個心能產生笑?

3. 什麼色法能被眼根所接受

4. 男女根色(bhāvarūpa存在身體的哪部份

5. 分別列舉:依處色、門色、根色、細色、可見色、執取色、八不離色。

6. 為什麼有的眾生沒有鼻淨色?

7. 列舉不能產生「心生色」的心。

8. 列舉「業生色聚」的種類。

9. 列舉「十八完成色」。

10.人「死心」生起之後,哪一類色法還繼續產生?

----------------------------------------------------------------------------------------

解答:1.( 1 )  2.( 1 )  3.( 4 )  4.( 2 )  5.( 2 )  6.( 3 )  7.( 3 )  8.( 2 )  9.( 4 )  10.( 4 )

11.( 2 )  12.( 4 )  13.( 1 )  14.( 2 )  15.(4 )  16.( 1 )   17.( 1 )  18.( 1 )  19.( 4 )  2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