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色(rūpa;form),是由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色(cattāri mahābhūtāni, catunnañ ca mahābhūtānaṁ upādāya rūpanti)組成的,《阿毘達摩論》列舉了二十八種色。四大種(mahābhūta)是地大(paṭhavi-mahābhūta)、水大(āpo-mahābhūta)、火大(tejo-mahābhūta)、風大(vāyo-mahābhūta);四大種所造色(upādāya rūpa)是衍生自或依靠四大種,它們一共有二十四種。
* 1~7項稱為「完成色」(nipphannarūpa),或「思惟色」(sammasanarūpa),或色色(rūparūpa)它們擁有自性(sabhāva,硬等)、有相(salakkhaṇa,無常等相),適合作為觀禪的目標。8~11項稱為「不完成色」(anipphannarūpa),它們不是由四種色法之因(業、心、時節、食)直接所生,較為抽象,也不是觀禪的目標。
* S.22.79./III,86.(參見《雜阿含46經》):
諸比丘!你們如何說色(rūpaṁ)?‘變壞’(ruppati<rup(改變﹑毀滅)故,諸比丘!由於它,它被叫做‘色’(rūpaṁ)。何以變壞?以寒冷變壞,以炎熱變壞,以飢餓變壞,以口渴變壞,以虻(ḍaṁsa=piṅgalamakkhikā牛虻)、蚊、風(vātā =kucchivāta-piṭṭhivātādivasa受胃腸風、背部風等的支配)、熱(ātapo=sūriyātapo太陽熱)、爬蟲類(sarīsapa蛇、蠍等)所咬而變壞。‘變壞’故,諸比丘!由於它,它被叫做‘色’。
《大義釋注》(Nd1A., CS:p.11):ruppatīti kuppati ghaṭṭīyati pīḷīyati,
bhijjatīti attho.(‘變壞’︰干擾、敲擊、逼迫、破碎之意。)
*《禪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五:「如重、澀等是地大病生。如輕、動觸是風大病生。如熱、痒等觸是火大病生。如冷、滑等觸是水大病生。」(T46.510.2)
‘輕’應屬地大。 ‘痒’ 應屬感受。 ‘冷’ 應屬火大。 ‘滑’ 應屬地大。
| 
   | 
  
   特相  | 
  
   作用(味)  | 
  
   現起  | 
  
   近因(足處)  | 
 |
| 
   大種色  | 
  
   地界  | 
  
   硬性(kakkhaḷatta)  | 
  
   支持(patiṭṭhāna)同一粒色聚裡的其他色法  | 
  
   接受(sampaṭicchana領受)同一色聚裡的其他色法住於其上  | 
  
   其他三界  | 
 
| 
   水界  | 
  
   流動(paggharaṇa)  | 
  
   展佈(brūhana)其他俱生色法  | 
  
   黏著(saṅgaha)同一色聚裡的其他色法 (由外往內之力)  | 
  
   其他三界  | 
 |
| 
   火界  | 
  
   熱(uṇhatta)或冷  | 
  
   使同一粒色聚裡的其他色法成熟(paripācana)  | 
  
   不斷地(使同一色聚)柔軟(maddavānuppadāna)  | 
  
   其他三界  | 
 |
| 
   風界  | 
  
   撐持;剛強(vitthambhana)  | 
  
   移動(samudīraṇa) 推(由內往外之力)  | 
  
   帶動(abhinīhāra)其他俱生色法移位  | 
  
   其他三界  | 
 |
| 
   淨 色  | 
  
   眼淨色  | 
  
   可接受色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 
  
   引心路至色所緣  | 
  
   作為眼識的依處  | 
  
   想見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耳淨色  | 
  
   可接受聲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 
  
   引心路至聲所緣  | 
  
   作為耳識的依處  | 
  
   想聽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鼻淨色  | 
  
   可接受香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 
  
   引心路至香所緣  | 
  
   作為鼻識的依處  | 
  
   想嗅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舌淨色  | 
  
   可接受到味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 
  
   引心路至味所緣  | 
  
   作為舌識的依處  | 
  
   想嘗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身淨色  | 
  
   可接受觸所緣撞擊的四大種之淨色  | 
  
   引心路至觸所緣  | 
  
   作為身識的依處  | 
  
   想觸的因緣之業生種色(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境 色  | 
  
   色所緣  | 
  
   撞擊眼淨色  | 
  
   作為眼識的目標  | 
  
   作為眼識之境  |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聲所緣  | 
  
   撞擊耳淨色  | 
  
   作為耳識的目標  | 
  
   作為耳識之境  |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香所緣  | 
  
   撞擊鼻淨色  | 
  
   作為鼻識的目標  | 
  
   作為鼻識之境  |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味所緣  | 
  
   撞擊舌淨色  | 
  
   作為舌識的目標  | 
  
   作為舌識之境  |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觸所緣 地火風  | 
  
   撞擊身淨色  | 
  
   作為身識的目標  | 
  
   作為身識之境  | 
  
   同一粒色聚裡的四大  | 
 |
| 
   性根色  | 
  
   女根  | 
  
   女性  | 
  
   顯示是女性  | 
  
   女性、女相、女性行為、女性特徵  |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  | 
 
| 
   男根  | 
  
   男性  | 
  
   顯示是男性  | 
  
   男性、男相、男性行為、男性特徵  |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  | 
 |
| 
   心色  | 
  
   心所 依處  | 
  
   提供意界和意識界依止或支持  | 
  
   作為意界和意識界的依處  | 
  
   撐此意界和意識界  |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種  | 
 
| 
   命根色  | 
  
   命根  | 
  
   維護在住時的俱生業生色  | 
  
   使到俱生業生色發生  | 
  
   維持這些業生色存在  | 
  
   同一粒色聚裡的業生四大  | 
 
| 
   食色  | 
  
   段食  | 
  
   所吃食物裡之營養  | 
  
   滋養色法  | 
  
   製造食生色維持身體  | 
  
   必須受到它滋養的處色  | 
 
| 
   限 界 色  | 
  
   空界  | 
  
   劃定色聚的界限  | 
  
   顯示色聚的邊際  | 
  
   1.色聚的界限 2.色聚之間的孔隙  | 
  
   應被區劃的色聚  | 
 
| 
   表 色  | 
  
   身表  | 
  
   由心生風界帶動動作,令俱生色身穩定或移動。(風界之力過強的心生大種)  | 
  
   通過動作表示自己的意志  | 
  
   作為身體轉動之因  | 
  
   心生風界  | 
 
| 
   語表  | 
  
   製造語音的地界互相撞擊,而有語言的表達。(地界過強的心生大種)  | 
  
   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意志  | 
  
   作為語言之因  | 
  
   心生地界  | 
 |
| 
   變 化 色  | 
  
   色輕 快性  | 
  
   心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的不重與不遲鈍  | 
  
   去除這些色法的重性  | 
  
   這些色法輕快地生起及變易  | 
  
   輕快的色  | 
 
| 
   色柔 軟性  | 
  
   心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的不堅固與不粗  | 
  
   去除這些色法的堅硬性與粗性  | 
  
   不對抗身體的一切作業  | 
  
   柔軟的色  | 
 |
| 
   色適 業性  | 
  
   心生色、時節生色與食生色的適應性  | 
  
   去除由於風界不平衡的不適應性  | 
  
   這些色法的不軟弱  | 
  
   適業的色  | 
 |
| 
   相 色  | 
  
   色積集  | 
  
   1.色法的起始 2.成長至諸根具足  | 
  
   令色法開始生起  | 
  
   起始或完成的狀態  | 
  
   生起之色法  | 
 
| 
   色相續  | 
  
   (諸根具足後)色法的持續  | 
  
   (一個接一個地)連續結合  | 
  
   持續而不間斷  | 
  
   結合的色法  | 
 |
| 
   色老性  | 
  
   色法成熟與老化  | 
  
   導致壞滅、死亡  | 
  
   失去新性  | 
  
   正在衰老的色法  | 
 |
| 
   色無常  | 
  
   真實色法完全壞滅  | 
  
   令真實色法消失  | 
  
   真實色法滅盡  | 
  
   滅盡的真實色法  | 
 |
*上表出自帕奧禪師《智慧之光》(第三版)第十四章〈特相、作用、現起、近因〉;參考《法集論注》(DhsA.p.311~2;CS:p.349~350)、《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菩提比丘編,尋法比丘譯,第六章),文字略做調整。
﹝一期生命當中色法的轉起到終點﹞
| 
   色     法  | 
  
   業生色  | 
  
   時節生色  | 
  
   心生色  | 
  
   食生色  | 
 |
| 
   第一個心識剎那(結生心) (paṭisandhicitta)  | 
  
   生時  | 
  
   V  | 
  
   | 
  
   | 
  
   | 
 
| 
   住時  | 
  
   V  | 
  
   V  | 
  
   | 
  
   | 
 |
| 
   滅時  | 
  
   V  | 
  
   V  | 
  
   | 
  
   | 
 |
| 
   第二個心識剎那(第1有分)  | 
  
   生時  | 
  
   V  | 
  
   V  | 
  
   V  | 
  
   | 
 
| 
   住時  | 
  
   V  | 
  
   V  | 
  
   | 
  
   | 
 |
| 
   滅時  | 
  
   V  | 
  
   V  | 
  
   | 
  
   | 
 |
| 
   . . . .  | 
  
   生時  | 
  
   V  | 
  
   V  | 
  
   V  | 
  
   V  | 
 
| 
   住時  | 
  
   V  | 
  
   V  | 
  
   | 
  
   V  | 
 |
| 
   滅時  | 
  
   V  | 
  
   V  | 
  
   | 
  
   V  | 
 |
| 
   臨終前,從死心算起,倒數第17個心識剎那  | 
  
   生時  | 
  
   V  | 
  
   V  | 
  
   V  | 
  
   V  | 
 
| 
   住時  | 
  
   | 
  
   V  | 
  
   | 
  
   V  | 
 |
| 
   滅時  | 
  
   | 
  
   V  | 
  
   | 
  
   V  | 
 |
| 
   倒數第16個至倒數第2個 心識剎那  | 
  
   生時  | 
  
   | 
  
   V  | 
  
   V  | 
  
   V  | 
 
| 
   住時  | 
  
   | 
  
   V  | 
  
   | 
  
   V  | 
 |
| 
   滅時  | 
  
   | 
  
   V  | 
  
   | 
  
   V  | 
 |
| 
   死心  | 
  
   生時  | 
  
   | 
  
   V  | 
  
   ?  | 
  
   V  | 
 
| 
   住時  | 
  
   | 
  
   V  | 
  
   | 
  
   V  | 
 |
| 
   滅時  | 
  
   | 
  
   V  | 
  
   | 
  
   V  | 
 |
| 
   死心滅後(繼續存在的時節生色是從火界持續一段時間的現象)  | 
  
   生時  | 
  
   | 
  
   *  | 
  
   | 
  
   | 
 
| 
   住時  | 
  
   | 
  
   *  | 
  
   | 
  
   | 
 |
| 
   滅時  | 
  
   | 
  
   *  | 
  
   | 
  
   | 
 |
* VbhA.p.25.︰「食素(ojā)…並不是在(母胎)一開始時就建立自己於依處,而是在過了一七日或二七日之後。」
| 
   分類(多種)  28色  | 
  
   1  | 
  
   2  | 
  
   3  | 
  
   4  | 
  
   5 ~7  | 
  
   8  | 
  
   9  | 
  
   10 ~11  | 
  
   12  | 
 |||||||||||
| 
   內色  | 
  
   外色  | 
  
   所依色  | 
  
   非所依色  | 
  
   門色  | 
  
   非門色  | 
  
   根色  | 
  
   非根色  | 
  
   粗 / 近 / 有 對 色  | 
  
   細 / 遠 / 非 有 對 色  | 
  
   執受色  | 
  
   非執受色  | 
  
   可見色  | 
  
   不可見色  | 
  
   取 境 色 / *到 不到達  | 
  
   不取境色  | 
  
   不分離色  | 
  
   分離色  | 
 |||
| 
   四 大  | 
  
   1.地  | 
  
   | 
  
   V  | 
  
   | 
  
   V  | 
  
   | 
  
   V  | 
  
   | 
  
   V  | 
  
   V  | 
  
   | 
  
   V  | 
  
   | 
  
   | 
  
   V  | 
  
   | 
  
   V  | 
  
   V  | 
  
   | 
 |
| 
   2.水  | 
  
   | 
  
   V  | 
  
   | 
  
   V  | 
  
   | 
  
   V  | 
  
   | 
  
   V  | 
  
   | 
  
   V  | 
  
   V  | 
  
   | 
  
   | 
  
   V  | 
  
   | 
  
   V  | 
  
   V  | 
  
   | 
 ||
| 
   3.火  | 
  
   | 
  
   V  | 
  
   | 
  
   V  | 
  
   | 
  
   V  | 
  
   | 
  
   V  | 
  
   V  | 
  
   | 
  
   V  | 
  
   | 
  
   | 
  
   V  | 
  
   | 
  
   V  | 
  
   V  | 
  
   | 
 ||
| 
   4.風  | 
  
   | 
  
   V  | 
  
   | 
  
   V  | 
  
   | 
  
   V  | 
  
   | 
  
   V  | 
  
   V  | 
  
   | 
  
   V  | 
  
   | 
  
   | 
  
   V  | 
  
   | 
  
   V  | 
  
   V  | 
  
   | 
 ||
| 
   四 大 所 造  | 
  
   5.眼淨色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V  | 
  
   V  | 
  
   | 
  
   | 
  
   V  | 
 |
| 
   6.耳淨色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V  | 
  
   V  | 
  
   | 
  
   | 
  
   V  | 
 ||
| 
   7.鼻淨色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V  | 
  
   *V  | 
  
   | 
  
   | 
  
   V  | 
 ||
| 
   8.舌淨色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V  | 
  
   *V  | 
  
   | 
  
   | 
  
   V  | 
 ||
| 
   9.身淨色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V  | 
  
   *V  | 
  
   | 
  
   | 
  
   V  | 
 ||
| 
   10.顏色  | 
  
   | 
  
   V  | 
  
   | 
  
   V  | 
  
   | 
  
   V  | 
  
   | 
  
   V  | 
  
   V  | 
  
   | 
  
   V  | 
  
   | 
  
   V  | 
  
   | 
  
   | 
  
   V  | 
  
   V  | 
  
   | 
 ||
| 
   11.聲  | 
  
   | 
  
   V  | 
  
   | 
  
   V  | 
  
   | 
  
   V  | 
  
   | 
  
   V  | 
  
   V  | 
  
   | 
  
   | 
  
   V  | 
  
   | 
  
   V  | 
  
   | 
  
   V  | 
  
   | 
  
   V  | 
 ||
| 
   12.香  | 
  
   | 
  
   V  | 
  
   | 
  
   V  | 
  
   | 
  
   V  | 
  
   | 
  
   V  | 
  
   V  | 
  
   | 
  
   V  | 
  
   | 
  
   | 
  
   V  | 
  
   | 
  
   V  | 
  
   V  | 
  
   | 
 ||
| 
   13.味  | 
  
   | 
  
   V  | 
  
   | 
  
   V  | 
  
   | 
  
   V  | 
  
   | 
  
   V  | 
  
   V  | 
  
   | 
  
   V  | 
  
   | 
  
   | 
  
   V  | 
  
   | 
  
   V  | 
  
   V  | 
  
   | 
 ||
| 
   14.女根色  | 
  
   | 
  
   V  | 
  
   | 
  
   V  | 
  
   | 
  
   V  | 
  
   V  | 
  
   | 
  
   | 
  
   V  | 
  
   V  | 
  
   | 
  
   | 
  
   V  | 
  
   | 
  
   V  | 
  
   | 
  
   V  | 
 ||
| 
   15.男根色  | 
  
   | 
  
   V  | 
  
   | 
  
   V  | 
  
   | 
  
   V  | 
  
   V  | 
  
   | 
  
   | 
  
   V  | 
  
   V  | 
  
   | 
  
   | 
  
   V  | 
  
   | 
  
   V  | 
  
   | 
  
   V  | 
 ||
| 
   16.心色  | 
  
   | 
  
   V  | 
  
   V  | 
  
   | 
  
   | 
  
   V  | 
  
   | 
  
   V  | 
  
   | 
  
   V  | 
  
   V  | 
  
   | 
  
   | 
  
   V  | 
  
   | 
  
   V  | 
  
   | 
  
   V  | 
 ||
| 
   17.命根色  | 
  
   | 
  
   V  | 
  
   | 
  
   V  | 
  
   | 
  
   V  | 
  
   V  | 
  
   | 
  
   | 
  
   V  | 
  
   V  | 
  
   | 
  
   | 
  
   V  | 
  
   | 
  
   V  | 
  
   | 
  
   V  | 
 ||
| 
   18.食色  | 
  
   | 
  
   V  | 
  
   | 
  
   V  | 
  
   | 
  
   V  | 
  
   | 
  
   V  | 
  
   | 
  
   V  | 
  
   V  | 
  
   | 
  
   | 
  
   V  | 
  
   | 
  
   V  | 
  
   V  | 
  
   | 
 ||
| 
   19.限界色  | 
  
   | 
  
   V  | 
  
   | 
  
   V  | 
  
   | 
  
   V  | 
  
   | 
  
   V  | 
  
   | 
  
   V  | 
  
   V  | 
  
   | 
  
   | 
  
   V  | 
  
   | 
  
   V  | 
  
   | 
  
   V  | 
 ||
| 
   20.身表色  | 
  
   | 
  
   V  | 
  
   | 
  
   V  | 
  
   V  |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1.語表色  | 
  
   | 
  
   V  | 
  
   | 
  
   V  | 
  
   V  |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2.色輕快性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3.色柔軟性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4.色適業性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5.色積聚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6.色相續性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7.色老性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28.色無常性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V  | 
 ||
| 
   總 計  | 
  
   5  | 
  
   23  | 
  
   6  | 
  
   22  | 
  
   7  | 
  
   21  | 
  
   8  | 
  
   20  | 
  
   12  | 
  
   16  | 
  
   18  | 
  
   10  | 
  
   1  | 
  
   27  | 
  
   5  | 
  
   23  | 
  
   8  | 
  
   20  | 
 ||
‧(1)內色( ajjhattikarūpa )﹐指作為名法之門的五淨色。其他為:外色( bāhirarūpa );
‧(2)所依色( vatthurūpa 依處色)﹐六識所依之色法。其他為:非所依色( avatthurūpa 非依處色 );
‧(3)門色( dvārarūpa )﹐五淨色是心與心所接觸目標之門。身表與語表是造身業與語業之門。其他為:非門色( advārarūpa );
‧(4)根色( indriyarūpa )﹐稱為根,因為有控制力(indra)。五淨色控制看、聽等作用以及與它們俱生的色法。
性根色控制男性或女性特徵的顯現。命根色控制俱生色法。其他為:非根色( anindriyarūpa );
‧(5~7)粗色( oḷārikarūpa )、近色( santikerūpa )、有對色(sappaṭigharūpa撞擊色)﹐直接地使根識生起的色法,即:
五淨色與七境色(色、聲、香、味、觸(觸﹐含地.火.風三種境色)。其他為:細色( sukhumarūpa)、遠色( dūrerūpa ) 、非有對色(appaṭigharūpa非撞擊色);
‧(8)執受色( upādinnarūpa )。十八種業生色名為「執取色」,因為它們是受到渴愛與邪見推動而造下的業的果報。其他為:非執受色( anupādinnarūpa )﹐由業之外的因產生的色法;
‧(9)可見色( sanidassanarūpa),可被眼見得知。其他為:不可見色( anidassanarūpa);
‧(10~11)取境色( gocaraggāhikarūpa )﹐五淨色取五境(顏色、聲音等)為其目標。五淨色是色法,並不能真正的識知目標,但是依靠它們而生起的根識才能識知目標。其他為:不取境色(agocaraggāhikarūpa );眼淨色、眼淨色為到達(所緣境)
(sampattavasena),其他為:不到達(asampattavasena);
‧(12)不分離色( avinibbhogarūpa ) 四大元素與顏色、香、味及食素(營養)四種所造色合稱為八不離色,因為在一切的色聚裡都有這八種色法。其他為:分離色( vinibbhogarūpa )﹐可以存在或不存在於色聚裡。
| 
   | 
  
   起 源  | 
  
   色法的數目  | 
 |
| 
   業生色(kammajarūpa;kammic force )  | 
  
   從結生的生時小刹那起,在每一剎那的生.住.滅三小刹那,業都能產生色法。 直到死心之前倒數第17個心識剎那的「住時」,業生色不再產生。  | 
  
   業 一切眾生的業生色,是由過去所造的欲界、色界25種善或不善業(12欲界不善心+8欲界善心+5色界善心)產生  | 
  
   18種色法(組成九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五淨色、命根、心色、女根色、男根色、限制色 (=空界,色聚與色聚的空間)  | 
 
| 
   心生色 (cttajarūpa;mind )  | 
  
   從結生心之後的第一個有分心起,在每一心的生時小刹那(心力在生時最強),75心皆能產生心生色。  | 
  
   心 共計75心:89 –10 – 4 =75 10:兩種五識 4:四個無色界果報  | 
  
   15種色法(組成六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限制色 (空界)、聲、身表、語表、三變化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  | 
 
| 
   時節生色(火生色) (utujarūpa;seasonal
  conditions)  | 
  
   從結生的住時小剎那起,業生色聚裡的火界開始產生時節生色,邇後在每一心識剎那的生.住.滅三小刹那,一切四因所生色聚裡的火界,都能在住時產生時節生色。  | 
  
   火界 身內與身外(包含氣候)的冷與熱的火界,能夠適宜地生起「時節生色」(火生色)。  | 
  
   13種色法(組成四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聲、限制色(空界)、三變化色  | 
 
| 
   食生色 (āhārarūpa;food )  | 
  
   從吸取到食物開始,食生色在每一心識剎那的生.住.滅時皆能生起。  | 
  
   食物中的食素 滋養的食物,經消化後被吸收的食素。  | 
  
   12種色法(組成兩種色聚): 八不分離色、三變化色、限制色  | 
 
心. 心. 心. 欲地胎生者結生時含3種
        時.  時.   時.     時. 時.  時.    時. 時. 時.    時.    時.                     業生色聚
![]()
![]()
![]()
![]()
![]()
![]()
![]()
![]()
  業    業  業  業  業  業  業  業  業  業  業    業 
 
   
 
   
   
   
  
   
 
   
   
 
   
   
   
  
⊙ 色生起:rūpasamuṭṭhāna (
rūpa色+sam一起、共、集+ud向上+ṭhā站立+ana),色一起生出。
⊙ 每一心識都是生、住、滅,因而業力的推動,滅後又生,生了又住、滅,…直至死心 ( cuticitta )。
   ⊙ 結生(識) ( paṭisandhicitta ):一期生命的第一個心識。
⊙ 業:業生色;心:心生色;時:時節生色。食生色則吸收食素之後產生的。
⊙ 58個安止速行心可以生起威儀;1確定心、29欲界速行心、2神通心可以生起身表色、語表色(共32個);13個心(4悅俱不善心、4悅俱大善心、4悅俱大唯作心與1無因生笑心),產生笑容或心生色。
   ⊙ 結生時,因心的力量微弱,故沒有心生。75心(89心-4無色界果報心-10個雙五識)能產生心生色。
⊙「無論何處有業生色,該處即是心生色的遍滿。」(yattha
yattha kammajarūpaṁ, tattha tattha
cittajarūpassa abhibyāpanato.)(《長部疏》DṬ.2./CS:pg.1.263)
| 
      類 別 因  | 
  
   業 生  | 
  
   心 生  | 
  
   時 節 生  | 
  
   食 生  | 
  
   (色種類)小計  | 
 
| 
   四 因  | 
  
   八不離色(8) 空界(1)  | 
  
   八不離色(8) 空界(1)  | 
  
   八不離色(8) 空界(1)  | 
  
   八不離色(8) 空界(1)  | 
  
   9  | 
 
| 
   三 因  | 
  
   | 
  
   三變化色(3)  | 
  
   三變化色(3)  | 
  
   三變化色(3)  | 
  
   3  | 
 
| 
   二 因  | 
  
   | 
  
   聲音(1)  | 
  
   聲音(1)  | 
  
   | 
  
   1  | 
 
| 
   一 因  | 
  
   八根色(8) 心所依處(1)  | 
  
   身表(1) 語表(1)  | 
  
   | 
  
   | 
  
   11  | 
 
| 
   (色種類)小計  | 
  
   18  | 
  
   15  | 
  
   13  | 
  
   12  | 
  
   | 
 
註:八不離色: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
八 根 色:眼、耳、鼻、舌、身、男、女、命根
四因:業生、心生、時節生、食生;三因、二因、一因,表示四因中之三、二、一種。
無因的色法:四相色,不從四因之中出生,故不列入本表。
◆◆◆                  
◆◆◆                      ◆◆◆
* 入無心定(無想定、滅盡定)的姿勢不動,不能發言、動身。
*  ‘*2’表示「有學」(初果至三果)兩個悅俱邪見不相應
| 
   因.生色   28色  | 
  
   四因  | 
  
   23種色聚  | 
 ||||||||||||||||||||||||||
| 
   一  | 
  
   二  | 
  
   三  | 
  
   四  | 
  
   業   生  | 
  
   心   生  | 
  
   時節生  | 
  
   食生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1  | 
  
   2  | 
 ||||||
| 
   業 生色  | 
  
   心生色     | 
  
   時 節生色  | 
  
   食生色  | 
  
   眼十法聚  | 
  
   耳十法聚  | 
  
   鼻十法聚  | 
  
   舌十法聚  | 
  
   身十法聚  | 
  
   女根色十法聚  | 
  
   男根色十法聚  | 
  
   心色十法聚  | 
  
   命九法聚  | 
  
   純八法聚  | 
  
   身表九法聚  | 
  
   語表十法聚  | 
  
   輕快性十一法聚  | 
  
   身表輕快性十二法聚  | 
  
   語  | 
  
   非 語 言 的 聲 九法聚  | 
  
   非 語 言 的 聲 輕快性十二法聚  | 
  
   純八法聚  | 
  
   聲九法聚  | 
  
   輕快性十一法聚  | 
  
   聲‧輕快性十二法聚  | 
  
   純八法聚  | 
  
   輕快性十一法聚  | 
 ||
| 
   四 大  | 
  
   1.地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2.水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3.火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4.風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四 大 所 造 色  | 
  
   5.眼淨色  | 
  
   V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耳淨色  | 
  
   V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鼻淨色  | 
  
   V  |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舌淨色  | 
  
   V  | 
  
   |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9.身淨色  | 
  
   V  | 
  
   | 
  
   |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10.顏色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11.聲  | 
  
   | 
  
   V  | 
  
   V  | 
  
   | 
  
   | 
  
   | 
  
   | 
  
   | 
  
   | 
  
   | 
  
   | 
  
   | 
  
   | 
  
   | 
  
   | 
  
   V  | 
  
   | 
  
   | 
  
   V  | 
  
   V  | 
  
   V  | 
  
   | 
  
   V  | 
  
   | 
  
   V  | 
  
   | 
  
   | 
 |
| 
   12.香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13.味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14.女根色  | 
  
   V  | 
  
   | 
  
   | 
  
   |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 
   15.男根色  | 
  
   V  | 
  
   | 
  
   | 
  
   | 
  
   |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 
   16.心色  | 
  
   V  | 
  
   | 
  
   | 
  
   | 
  
   | 
  
   | 
  
   | 
  
   | 
  
   | 
  
   | 
  
   | 
  
   V  | 
  
   | 
  
   | 
  
   | 
  
   | 
  
   | 
  
   | 
  
   | 
  
   | 
  
   | 
  
   | 
  
   | 
  
   | 
  
   | 
  
   | 
  
   | 
 |
| 
   17.命根色  | 
  
   V  | 
  
   | 
  
   |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 
  
   | 
  
   | 
  
   | 
  
   | 
  
   | 
  
   | 
  
   | 
  
   | 
  
   | 
  
   | 
  
   | 
 |
| 
   18.食色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V  | 
 |
| 
   19.限界色  | 
  
   V  | 
  
   V  | 
  
   V  |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身表色  | 
  
   | 
  
   V  | 
  
   | 
  
   | 
  
   | 
  
   | 
  
   | 
  
   | 
  
   | 
  
   | 
  
   | 
  
   | 
  
   | 
  
   | 
  
   V  | 
  
   | 
  
   | 
  
   V  | 
  
   | 
  
   | 
  
   | 
  
   | 
  
   | 
  
   | 
  
   | 
  
   | 
  
   | 
 |
| 
   21.語表色  | 
  
   | 
  
   V  | 
  
   | 
  
   | 
  
   | 
  
   | 
  
   | 
  
   | 
  
   | 
  
   | 
  
   | 
  
   | 
  
   | 
  
   | 
  
   | 
  
   V  | 
  
   | 
  
   | 
  
   V  | 
  
   | 
  
   | 
  
   | 
  
   | 
  
   | 
  
   | 
  
   | 
  
   | 
 |
| 
   22.色輕快性  | 
  
   | 
  
   V  | 
  
   V  | 
  
   V  | 
  
   | 
  
   | 
  
   | 
  
   | 
  
   | 
  
   | 
  
   | 
  
   | 
  
   | 
  
   | 
  
   | 
  
   | 
  
   V  | 
  
   V  | 
  
   V  | 
  
   | 
  
   V  | 
  
   | 
  
   | 
  
   V  | 
  
   V  | 
  
   | 
  
   V  | 
 |
| 
   23.色柔軟性  | 
  
   | 
  
   V  | 
  
   V  | 
  
   V  | 
  
   | 
  
   | 
  
   | 
  
   | 
  
   | 
  
   | 
  
   | 
  
   | 
  
   | 
  
   | 
  
   | 
  
   | 
  
   V  | 
  
   V  | 
  
   V  | 
  
   | 
  
   V  | 
  
   | 
  
   | 
  
   V  | 
  
   V  | 
  
   | 
  
   V  | 
 |
| 
   24.色適業性  | 
  
   | 
  
   V  | 
  
   V  | 
  
   V  | 
  
   | 
  
   | 
  
   | 
  
   | 
  
   | 
  
   | 
  
   | 
  
   | 
  
   | 
  
   | 
  
   | 
  
   | 
  
   V  | 
  
   V  | 
  
   V  | 
  
   | 
  
   V  | 
  
   | 
  
   | 
  
   V  | 
  
   V  | 
  
   | 
  
   V  | 
 |
| 
   25.色積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色相續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色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色無常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總     計  | 
  
   18  | 
  
   15  | 
  
   13  | 
  
   12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9  | 
  
   8  | 
  
   9  | 
  
   10  | 
  
   11  | 
  
   12  | 
  
   13  | 
  
   9  | 
  
   12  | 
  
   8  | 
  
   9  | 
  
   11  | 
  
   12  | 
  
   8  | 
  
   11  | 
 |
⊙ 各種色聚中,皆缺5色:「虛空界、色積集、色相續、色老性、色無常性」──非直接由四因所生。
⊙ 觸的所緣為地、火、風
⊙ 雷迪長老將心生色分成8種,多出2種:非語言的聲九法聚,及非語言的聲輕快性十二法聚。
| 
   地  | 
  
   各類眾生  | 
  
   結生時產生的色法  | 
  
   生命期間產生的色法  | 
 |
| 
   欲地 kāmabhūmi  | 
  
   欲界善趣地  | 
  
   人 (胎生)  | 
  
   ‧三種十法聚︰ 心色十法聚hadayavatthudasakakalāpa、 性根十法聚bhāvadasakakalāpa或 ‧兩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 身十法聚)   | 
  
   1.無業障的人可在出生後繼續成長,產生(轉起) 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2.生盲(缺眼十法聚)、生聾(缺耳十法聚)、無鼻(缺鼻十法聚)、非男非女者(黃門﹐缺性根十法聚)。  | 
 
| 
   (欲界)天(化生)  | 
  
   ‧七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  | 
  
   (生命期間)轉起: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 
 ||
| 
   欲界惡趣地--畜生 (胎生、卵生、溼生)  | 
  
   ‧兩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或 ‧三兩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  | 
  
   1.畜生在出生後繼續成長,轉起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2.沒有「性根十法聚」,如黃門(paṇḍaka)、二根者。 3.心色十法聚是心識的依靠處,它們處在心臟中;當心臟沒有形成時,它們處在肉團中。  | 
 ||
| 
   欲界惡趣地--鬼道(化生)、地獄(化生)  | 
  
   ‧七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  | 
  
   轉起:八種十法聚色法(含命根九法聚)。  | 
 ||
| 
   色地 rūpabhūmi  | 
  
   初禪天~第四禪天 (化生)  | 
  
   ‧四種十法聚(心色十法聚、眼十法聚、耳根十法聚、命根九法聚)   (Vism.552-3.)  | 
  
   轉起:四種十法聚色法。 由色法的種類,可辨識化生的欲界眾生或色界眾生。  | 
 |
| 
   無想天(化生)  | 
  
   ‧一種十法聚(命根九法聚)  | 
  
   轉起:命根九法聚  | 
 ||
| 
   無色地 arūpabhūmi  | 
  
   空無邊處(化生)~ 非想非非想處(化生)  | 
  
   ‧0  | 
  
   無色界眾生雖無肉體,但他們的存在及心念,可以被具神通者知道。(Vism.409.)  | 
 |
* 「命根九法聚」若在胃中作為消化之用(pācakaggi),若遍佈全身則為淨化膽汁、痰、血之用。
* 無想天人有形體,但沒有心識。《增壹阿含29.4經》:「…無想天,以識為食。」錯誤。
* (欲界)天與鬼道,初出生色法與轉起色法都相同,可以從他們的有分心的具三因或無因來區分。
*「色聚」資料,參考《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 p.552f., p.560, p.588, p.614 ff., p.624f., 《殊勝義》Atthasālinī, p.316, p.340ff.; 《迷惑冰消》Sammohavinodanī, p.161f.等各處所說。《解脫道論》(大32.439.2;32.446.2以下)論及的色聚,與巴利阿毘達摩不同。《大毘婆沙論》有「(色)命根」的概念,甚而認為無色地眾生有「(色)命根。」(T27.752.1),但尚未討論色聚。在《阿毘曇心論》卷1(T28.811.2)中才初次出現,其後《阿毘曇心論經》卷一(T28.837.3)、《雜阿毘曇心論》卷二(T28.882.2)、《俱舍論》卷四(T29.18.2以下)、《順正理論》卷十(T29.383.3)都有論及的色聚。
| 
   世間法  | 
  
   涅  槃  | 
  
   世間法  | 
  
   涅  槃  | 
 
| 
   1有為法  | 
  
   1無為法(asaṅkhata)─不是因緣條件所生法,例如說:不是善因的結果。  | 
  
   32無依歸  | 
  
   32歸依(saraṇa)─可以依靠。  | 
 
| 
   2沒盡頭  | 
  
   2盡頭(anta究竟)─最邊邊。  | 
  
   33此岸  | 
  
   33到彼岸(parāyaṇa歸宿)─最後的目標。  | 
 
| 
   3有漏  | 
  
   3無漏(anāsava)─無煩惱,不再有煩惱自心中泄漏到外面。  | 
  
   34再生  | 
  
   34不生(ajāta)─不出生。  | 
 
| 
   4虛偽  | 
  
   4真諦(sacca)─真實不虛。  | 
  
   35曾有  | 
  
   35未曾有(abbhūta)─不曾有。  | 
 
| 
   5俗物  | 
  
   5彼岸(pāra)─遠遠地超逸。  | 
  
   36危難  | 
  
   36無危難(anupaddava)─無騷擾的狀態。  | 
 
| 
   6粗俗  | 
  
   6微細(nipuṇa深奧)─非世間智所能測知。  | 
  
   37因緣作  | 
  
   37無作(akata)─不以某因緣作。  | 
 
| 
   7可見  | 
  
   7難見(sududdasa)─難可見到。  | 
  
   38憂愁  | 
  
   38無憂(asoka)─沒有憂愁。  | 
 
| 
   8老死  | 
  
   8不老(ajajjara)─無名法,故無名法之生滅;無色法,故無色法之生滅、老化。  | 
  
   39不離憂  | 
  
   39離憂(nisoka)─離開憂愁之因。  | 
 
| 
   9不牢靠  | 
  
   9堅牢(dhuva)─堅固、牢固,不可被破壞。  | 
  
   40禍患  | 
  
   40無禍患(an-upasagga)─無某事先準備(=不用未雨綢繆)。  | 
 
| 
   10崩潰  | 
  
   10不崩潰(apalokita照見)─不崩壞。  | 
  
   41有禍因  | 
  
   41無禍患法(anupasagga-dhamma)─無禍患之因。  | 
 
| 
   11可見  | 
  
   11不可見(anidassana)─不可能視見。  | 
  
   42淺薄  | 
  
   42甚深(gambhīra)─甚深智行境。  | 
 
| 
   12戲論  | 
  
   12無戲論( nippapañca)─渴愛、慢、邪見諸戲論消失。  | 
  
   43可觀視  | 
  
   43難見(duppassa)─無正行、無看的可能性。  | 
 
| 
   13不安靜  | 
  
   13寂靜(santa)─和平。  | 
  
   44下  | 
  
   44上(uttara)─克服一切世間之後而住立。  | 
 
| 
   14生死  | 
  
   14無死(amata)─死亡的不存在。  | 
  
   45下面  | 
  
   45無上(anuttara)─沒有這些「上」的。  | 
 
| 
   15卑劣  | 
  
   15微妙(panīta)─崇高、最高的程度。  | 
  
   46相似  | 
  
   46無等(asama)─相等的、相似的消失。  | 
 
| 
   16不吉  | 
  
   16吉祥(siva)─安泰。  | 
  
   47比較  | 
  
   47無比(appaṭisama)─相似的消失。  | 
 
| 
   17不安穩  | 
  
   17安穩(khema)─安詳穩當,不動盪不安。  | 
  
   48低級  | 
  
   48最勝(jeṭṭha)─最高之義,或最高的稱讚。  | 
 
| 
   18愛不盡  | 
  
   18愛盡(taṇhākkhayo)─愛盡則苦盡。  | 
  
   49漂  | 
  
   49殊勝(seṭṭha)─最上的。  | 
 
| 
   19可思議  | 
  
   19不思議(acchariya) ─不可用語言、概念去描述涅槃。  | 
  
   50無殼  | 
  
   50窟宅(leṇa)─住立在拿掉輪迴苦之處。  | 
 
| 
   20生  | 
  
   20無生(abbhuta)─有的消失,或不生。  | 
  
   51無依靠  | 
  
   51庇護所(tāṇa)─保護之所。  | 
 
| 
   21災難  | 
  
   21無災(anītika)─無災無難。  | 
  
   52有諍  | 
  
   52無諍(araṇa)─過失的消失。  | 
 
| 
   22災難法  | 
  
   22無災法(anītikadhamma)--無災無難性。  | 
  
   53污穢  | 
  
   53無穢的(anaṅgana)─污穢的消失。  | 
 
| 
   23世俗  | 
  
   23涅槃(nibbāna)─貪、瞋、癡永遠熄滅。  | 
  
   54污染  | 
  
   54無污的(akāca)─無污的狀態。  | 
 
| 
   24有瞋  | 
  
   24無瞋(avyāpajjha)─沒有瞋害。  | 
  
   55垢穢  | 
  
   55離垢(vimala)─染等垢離去。  | 
 
| 
   25有染  | 
  
   25離染(virāga)─離一切欲望。  | 
  
   56淹沒  | 
  
   56洲渚(dīpa)─不當被四瀑流淹沒。  | 
 
| 
   26不清淨  | 
  
   26清淨(suddhi)─離一切污染。  | 
  
   57苦  | 
  
   57樂(sukha)─輪迴寂止樂的狀態。  | 
 
| 
   27束縛  | 
  
   27解脫(mutti)─離繫著。  | 
  
   58可度量  | 
  
   58無可度量(appamāṇa)─作度量法的消失;不能計算這些。  | 
 
| 
   28執著  | 
  
   28無執著(anālayo)─不黏著、不取著。  | 
  
   59沈沒  | 
  
   59依止(patiṭṭha)─不沈沒輪迴海。  | 
 
| 
   29漂泊  | 
  
   29島嶼(dīpa洲渚)─可以安全承載。  | 
  
   60有所得  | 
  
   60無所有的(akiñcana)─染等世間的執著和攝受的消失。  | 
 
| 
   30火宅  | 
  
   30窟宅(leṇa)─安全的屏障。  | 
  
   61戲論  | 
  
   61非戲論(appapañca)。等同「12無戲論」(nippapañca)。  | 
 
| 
   31無護  | 
  
   31庇護所(tāṇa)─安全的避難地方。  | 
  
   | 
  
   | 
 
* 61種涅槃之同義詞,整理自:《相應部》S.43.12~44,及《導論》(Nettippakaraṇa, CS:p.47~48 )
( ) 1. 色法的定義包括:1.會變壞 2.佔有空間 3.有形狀 4.以上皆是
( ) 2.「業生色」從何時開始:1.結生心的生時 2.結生心的住時 3.第一有分心 4.以上皆非
( ) 3. 色法是:1.有所緣 2.能被四出間道斷除 3.有「因」(根) 4.屬於世間
( ) 4. 哪一個不是境色:1.地元素 2.水元素 3.顏色 4.聲音
( ) 5. 心所依處與淨色是:1.心生色 2.業生色 3.時節生色 4.以上皆有可能
( ) 6. 不屬於八不離色的色法,包括:1.顏色 2.食素 3.聲音 4.香
( ) 7. 細色不包括:1.心所依處 2.水元素 3.聲音 4.命根色
( ) 8. 涅槃是︰1.能知所緣 2.苦的息滅 3.概念法 4.以上皆是
( ) 9. 遍佈於全身的色法不包括:1.身淨色 2.性根色 3.命根色 4.眼淨色
( )10.「心生色」不包括:1.身表 2.維持姿勢 3.笑容 4.心所依處(心色)
(  )11. 色身的「時節生色」何時開始:1.結生心的生時
2.結生心的住時 3.第一有分心       4.以上皆非
( )12. 色法:1.能單獨存在 2.佔有空間 3.不需要依靠任何緣生起 4.以上皆非
( )13. 可以產生「心生色」的心:1.色界善心 2.無色界果報心 3.雙五識 4.以上皆是
( )14. 色界有情有:1.鼻淨色 2.鼻子 3.性別 4.身淨色
( ) 15. 三變化色不能由哪一類色法產生︰1.心生色 2.時節生色 3.食生色 4.業生色
( ) 16. 說話的聲音是1.心生色 2.時節生色 3.食生色 4.以上皆是
( ) 17.「無為法」的同義詞是:1.涅槃法 2.不可說的法 3.虛無的法 4.無我
( ) 18. 可以作為眼門的所緣:1.顏色 2.男女根色 3.淨色 4.以上皆是
( ) 19. 涅槃是︰1.色蘊 2.受想行蘊 3.識蘊 4.以上皆非
(  ) 20. 食素存在於 1.食生色聚 2.業生色聚 3.心生色聚 4.以上皆是
◆◆◆              ◆◆◆             ◆◆◆
1. 什麼樣的色法可以當作觀禪的對象?什麼色法不適合作為觀禪的對象?
2. 89心中,有幾個心能產生笑?
3. 什麼色法能被眼根所接受?
4. 男女根色(bhāvarūpa)存在身體的哪部份?
5. 分別列舉:依處色、門色、根色、細色、可見色、執取色、八不離色。
6. 為什麼有的眾生沒有鼻淨色?
7. 列舉不能產生「心生色」的心。
8. 列舉「業生色聚」的種類。
9. 列舉「十八完成色」。
10.人「死心」生起之後,哪一類色法還繼續產生?
----------------------------------------------------------------------------------------
解答:1.( 1 ) 2.( 1 ) 3.( 4 ) 4.( 2 ) 5.( 2 ) 6.( 3 ) 7.( 3 ) 8.( 2 ) 9.( 4 ) 10.( 4 )
11.( 2 ) 12.( 4 ) 13.( 1 ) 14.( 2 ) 15.(4 ) 16.( 1 ) 17.( 1 ) 18.( 1 ) 19.( 4 ) 2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