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攝離路分別品Vīthimuttaparicchedo

PDFRST 檔

 

 

 

 

 

 

 

 

 

 

 

 

 

 

 

 

 

 

 

 

 

 

 

 

 

 

 

 

 

 

 

 

 

 

 

 

 

 

 


 

 

 

 

 

 

 

 

 

 

 

 

 

 

 

 

 

 

 

 

 

 

 

 

 

 

 

 

 

 

 

 

 

 

 

 

 

 

 

 

 

 



四地三十一界及其壽命與結生

(Bhūmicatukka& Paisandhicatukka)

      bhūmi

avacara

壽量āyu

結生paisandhi

   

      無色地

   Arūpavacarabhūmi

31.非想非非想處地 N’evasaññān’āsaññā-yatanabhūmi

 84,000大劫

非想非非想處果報心

30.無所有處地Ākicaññāyatanabhūmi

 60,000大劫

無所有處果報心

29.識無邊處地Viññāṇañcāyatanabhūmi

 40,000大劫

識無邊處果報心

28.空無邊處地Ākāsānañcāyatanabhūmi

 20,000大劫

空無邊處果報心

 

 

 

 色地

 Rūpavacara-

 bhūmi

 

第四禪地

 Catutthajjhāna-bhūmi

27.色究竟天(阿迦尼吒) Akaniṭṭhā

 16,000大劫

 

 

三果

慧根強者

 

第果

禪心

26.善見天 Sudassā

  8,000大劫

定根強者

25.善現天Sudassī

  4,000大劫

念根強者

24.無熱天 Atappā

  2,000大劫

精進根強者

23.無煩天 Avihā

  1,000大劫

信根強者

 

22.無想天 Asaññasattā

   500大劫

投生後無任何心識

21.廣果天 Vehapphalā

   500大劫

禪果報心

 第三禪地

 Tatiyajjhāna-   

 bhūmi

20.遍淨天 Subhakihā

    64大劫

禪果報心

19.無量淨天 Appamāṇāsubhā

    32大劫

18.少淨天 Parittasubhā

    16大劫

 第二禪地

 Dutiyajjhāna- 

 bhūmi

17.光音天 Ābhassarā

     8大劫

二、三禪果報心

16.無量光天 Appamāṇābhā

     4大劫

15.少光天 Parittābhā

     2大劫

 初禪地

 Pahamajjhāna-

 bhūmi

14.大梵天 Mahābrahmā

     1中劫

初禪果報心

13.梵輔天 Brahmapurohitā

   1/2 中劫

12.梵眾天 Brahmapārisajjā

   1/3 中劫

 

 

欲地

 Kāmavacara-

 bhūmi

 

 

 欲界善趣地

 Kāmasugati-

 bhūmi

11.他化自在天 Paranimmitavasavattī

16,000天歲

八大果報心

有些︰善果報捨俱推度心

10.化樂天Nimmānarati

=可意眾天manāpakāyikā

8,000天歲

9.兜率天 Tusitā

4,000天歲

8.夜摩天 Yāmā

2,000天歲

7.三十三天 Tāvatisā(忉利天)

  1,000天歲

6.四大王天 Cātummahārājikā

   500天歲

5. Manussā

  無定數

八大果報心

先天殘廢者(..啞等)善果報捨俱推度心

 

無因

 

 欲界惡趣地

 Apāyabhūmi

4.阿修羅Asurakāya

  無定數

不善果報捨俱推度心

(有些善趣︰善捨俱推度)

3.餓鬼 Pettivisaya

  無定數

不善果報捨俱推度心

2.動物Tiracchānayoni傍生

  無定數

1.地獄 Niraya

  無定數

*「人界之百年,實忉利天之一日一夜。其三十夜為一月,其十二月為一年,以此一千年,為忉利天之壽量。」(《長部23經》弊宿經)。 四大王天一晝夜等於人間50年,此天天壽500歲,以人間365天計算,有900萬歲。兜率天壽命576萬世間歲。(《善見律毘婆沙》T24.703

* 天壽參考:《增支部》A.3.70./I,213f.A.8.45./IV,261《分別論》Vibhaga p.422f

小劫:《大毘婆沙論》等謂,人壽自十歲起,每過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千歲為增劫之極;又自八萬四千歲起,每過百年減一歲,至十歲為減劫之極。此一增一減,共計1680萬年,稱為一小劫。

中劫謂人壽之一增一減為一小劫。合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共計33,600萬年。〔俱舍論卷十〕

大劫80中劫為一大劫,共計2688千萬年。括成住壞空等四劫,稱為一大劫;乃一期世界之始末。《瑜伽師地論》卷二(大30.285.3):「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


四個四種業kammacatukka〈釋義〉

 

四個四種業

〈釋  義〉

 

 

 

 

 

 

 

 

令生業

janakakamma

 

令生業是使善或不善心在結生時,產生結生心、身根色( kalala羯羅藍、凝滑)、性根色(男或女性)、心所依處色,且在生命期間繼續產生業生色、五根、果報心與心所。只有在臨死時成熟的令生業才能產生結生心,而其他的善與不善業則能在生命期間產生果報。

由於令生業,在生命期間,前一個心識滅後,下一個新的心識緊接著生起

支助業

upatthambakakamma

 

支助業的業是幫助令生業延長產生的善報或惡報,或者是支助令生業所生的五蘊。

支助業支助延命,確保健康、衣食,也可能支助延長病痛。

阻礙業

upapīḷakakamma

 

阻礙業是阻礙令生業的業。它縮減令生業的善惡報,妨礙業生五蘊。惡的阻礙業導致原本能投生到高等善趣或家庭的令生業,變成只投生到較低等的善趣或家庭;能投生小地獄的,變成投生大地獄;長命變短命;美貌變醜貌。反之,善的阻礙業則相反的結果。

惡的阻礙業支助惡業成熟,會導致個人的財富損失,人際糾紛;善的阻礙業則導致相反的結果

毀壞業

upaghātakakamma

毀壞業是可以毀壞或中止弱業的業。它不令弱業繼續產生果報。毀壞業可以是善的或不善的,但是不可以是唯作的

惡的毀壞業令他夭折、瞎眼;善的毀壞業,則相反的結果

 

 

 

 

 

重業

garukakamma

 

重業是大罪(mahāsāvajja)、大威力的業(mahānubhāva),不可能有任何其他業可以阻止它的業。它必會產生下一世的結生。不善的重業有五逆罪(無間業)與強烈執取的邪見。善的重業是禪那。

《沙門果經》說阿闍世王擁有證悟初果的潛力,因他殺死自己的父親頻婆沙羅王,而不能證得。

臨死業

āsannakamma

 

臨死業是瀕臨死亡前所憶起或所造之業(maraakāle anussarita, tadā katañca)。親友可以幫助臨終的人(或眾生)提醒如理作意、保持正念、塑造友善的氣氛。

臨終時,惡人憶起以前造的善業,可能投生善趣;善人憶起惡業,可能投生惡趣。

慣行業

āciṇṇakamma

 

慣行業是重複造的或習慣造的善或惡業(abhihaso kataekavāra katvāpi vā abhihaso samāsevita.)。在沒有重業、臨死業時,慣行業會決定下一世投生去處。

如經常在街頭布施飯菜給出家人。

已作業

kaattākamma

已作、已說、已想的業。不屬於重業等業。

沒有上述三種業,已作業會決定下一世投生。

曾經作的任何業。

* 《廣釋》(Vibhv.PTS:p.131CS:p.170)︰「Abhidhammāvatāra等說,臨死業比慣行業優先成熟,作此之說。如充滿牛之牛欄,打開門之後,()小牛、壯牛,但近門之牛,即使是老弱之牛,亦得先出。如是縱有重的善不善業,臨近死時,近於臨死()者先成熟,此為優先之說。」

 

 

 

 

 

 

 

現生受業(順現法受業)

diṭṭhadhammavedanīya-kamma

現生受業必須在它被造的那一世裡成熟;若在該世沒有具足的緣使它成熟,即變成無效業。

第一個速行心最弱,只能在當世受報。

次生受業(順次生受業)

upapajjavedanīya-
kamma

次生受業必須在它被造的下一世裡成熟;若在該世沒有具足的緣以令它成熟,即變成無效。

第七個速行心是第二弱,只能在下一世受報。

無盡業(順後次受業)

aparāpariyavedanīya-
kamma

 

無盡業是在造業的第二世以後的任何一世裡成熟。只要還在輪迴,永遠不會變成無效。最後身的佛陀與阿羅漢也不能免除無盡業。

「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中間五個速行心(第二到第六個),作為生命期間的受報,也可能作為結生。其業力甚至於在未來的十萬大劫還有效。

無效業

ahosikamma

無效業可以是沒有獲得具足的緣以成熟的現生受業(第一個速行)及次生受業(第七個速行)。

對阿羅漢而言,於未來世成熟的業都變成無效業。

 

 

 

 

 

 

 

 

 

 

 

 

 

 

不善業

akusalakamma

身:殺生、偷盜、邪淫

語: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講廢話、不當時機講話)

意:貪婪、瞋恚、邪見

「邪見」包括:

(1) 斷見natthika-diṭṭhi--否認死後還會以任何形式存在。

(2) 無作見akiriya-diṭṭhi--認為一切業都是無效的,不能產生果報。

(3) 無因見ahetuka-diṭṭhi--認為一切事物皆是偶然產生。

十二個不善心除了掉舉,皆會以「不善果報推度心」在四惡趣產生結生、有分心、死亡心。十二個不善皆能在欲界產生七種不善果報心(五識、領受、推度)。在色界只能產生眼識、耳識、領受、推度。

欲界善業

kāmavacarakusala

身:離殺生、離偷盜、離邪淫。

語:離妄語、離兩舌、離惡口、離綺語。

意:無貪、無瞋、正見。

1佈施(dāna)2持戒(sīla)3修行(bhāvanā)

4恭敬(apacāyana)5義務(veyyāvacca)

6回向(pattidāna)7隨喜(pattānumodana)

8聞法(dhammasavana)9說法(dhammadesanā)10見正直業(diṭṭhijjukammavasena)

善業另有十波羅蜜(pāramī)1(dāna)2持戒(sīla)3出離(nekkhamma出離欲望)4智慧(paññā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5勇猛精進(vīriya﹐英雄本色)6忍辱(khanti)7真實(sacca不妄語)8決意(adhiṭṭhāna不動搖己意)9(mettā增益眾生安樂)10(upekkhā平等心)

欲界八大善心(具有殊勝的(ukkaṭṭha三因善業)能在欲界結生,及產生八大果報心,也能在欲界或色界產生八種無因果報心。

低劣的(omaka動機不純)三因善業及殊勝的二因善業,能產生十二種果報心(除了智相應大果報心)

低劣的二因善業只能產生無因結生,及在活命期間產生無因果報心。

色界善業

rūpavacarakusala

純屬意門。依五禪支的差別而有五種。

前生臨終入色界禪那

無色界善業

arūpavacarakusala

純屬意門。依所緣的差別而有四種。

前生臨終入無色界禪那

* 六大逆罪(chaccabhihānāni)五逆罪(無間業)與強烈執取的邪見,即殺母、殺父、殺阿羅漢、以惡心出如來身血、破和合僧團、邪信(信仰外道)


業與果總覽表



左右括弧: 臨死心路過程

左右括弧: 臨死心路過程

左右括弧: 臨死心路過程

左右括弧: 臨死心路過程

,左右括弧: 臨死心路過程

,左右括弧: 臨死心路過程



死亡與結生過程 (Cutipaisandhikkamo)

(一)臨死心路過程 (maraṇāsannavīthi)

【五門臨死心路】(只投生欲界):一期生命的最後一個心路過程,有三型(四種)情況:

(1):「確定」之後,「速行」五次,接著「死心」生起。

(2)型:「確定」之後,「速行」五次,「彼所緣」兩次,接著「死心」生起。

(3)(之一):「確定」之後,「速行」五次,「彼所緣」兩次,(許多)「有分心」生起,接著「死心」生起。

(3)(之二):「確定」之後,「速行」五次,(許多)「有分心」生起,接著「死心」生起。

 

五門死亡與結生過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Æ

 

 

 

 

  

        

 

 

 

 

 

 

 

 

 

 

 

 

   

 

 

   

 

 

   

 

 

   

 

 

   

 

 

 

 

 

 

Æ

 

 

  

        

 

 

 

 

 

 

 

 

 

 

 

 

 

 

 

 

 

Æ

 

  

 

【意門臨死心路】:一期命的最後一個心路過程,意門有三型(四種)情況:

(1):「意門轉向」後,「速行」五次,接著「死心」生起。(欲界觀智等,或色地、無色地眾生)

(2)「意門轉向」後,「速行」五次,「彼所緣」兩次,接著「死心」生起。(欲界)

(3)(之一)「意門轉向」後,「速行」五次,「彼所緣」兩次,(許多)有分」生起,
接著「死心」生起。(欲界)

(3)(之二):「意門轉向」後,「速行」五次,(許多)「有分心」生起,接著「死心」生起。(欲界)

意門死亡與結生過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Æ

 

 

 

 

 

 

 

  

        

 

 

 

 

   

 

 

   

 

 

   

 

 

   

 

 

   

 

 

 

 

 

 

Æ

 

 

 

 

 

  

        

 

 

 

 

 

 

 

 

 

 

 

 

 

 

Æ

 

 

 

 

  

 


 

(二)結生時(paisandhikāle)

 

   「死心」之後,「結生心」生起(阿羅漢不生起新一世的結生心),之後16個「有分心」生起。接著「意門轉向心」(緣取結生心為目標)生起後,再接著七個「速行」(即:欲界邪見不相應無行的貪根心)生起。

【第1個心路過程】(一期生命的第一個心路過程)

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 → (7)速行 → (2)彼所緣(有時不出現) 有分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臨終速行

 

 

Æ

 

 

波動

 

意門轉向

 

 

 

 

 

 

 

 

 

彼所緣

彼所緣

 

 

取或

現過

在去

所所

緣緣

取過去所緣

 

取或

現過

   在去 

所所

緣緣

←───          ───→

 

←───          ───→

 

(三)過程說明

(1)「臨死心路過程」(一期生命的「最後一個識知過程」)結束後;

(2)「死心」(作為一期生命的「最後一個心」,屬於離路心)立即生起,執行死亡作用後滅盡,命根即被切斷;緊接著--

(3) 新一世的「結生心」(作為一期生命的「第一個心」)立刻生起,開始新的一世,結生心滅盡之後;

(4) 16個「有分心」生起;接著--

(5)「第1個心路過程」生起。當「第1個心路過程」結束後,有分心再次生滅,只要沒有其他心路過程發生,有分心在一期生命中會一直不斷地生滅,直至死心生起。其中,「死心」滅盡後,下一世的「結生心」立即生起,中間並無「中陰身」(antarā-bhava中有)

換言之:結生心是每一世生起的第一個心,它緊接著前一世的死心之後生起(中間沒有穿插其他任何心)。結生心滅去,緊接著有分心生起,執行維持生命的作用,有分於一期生命裡,介於「心路」與「心路」之間,一直持續流動著,直至死心生起。這世死心生起,執行死亡作用,滅盡後即結束這世生命。緊接著下一世的第一個結生心生起,生命如此一期又一期的開始與結束。

(四)所緣說明(今生的結生心、有分心、死心與前世的「臨死心路」的所緣,及其關係):

三種「離路心」(非路心):結生心、有分心與死心,其實都是同一種離路心,它們緣取同一個所緣,只是名稱與作用不同而已。這三種離路心都不能執行任何新的識知作用;換言之,它們不能識知投生當世的任何事,因為它們緣取的目標,都是前一世「臨死心路過程」(最後一個識知過程)的所緣,亦即:這一世的結生心、有分心、死心與前一世的臨死心路過程,皆取同一個所緣。而「第1個心路過程」緣取的所緣,則是新一世的「結生心」。


結生(paisandhi)為生命開始的第一個心識,為19個成熟果報(vipāka)之一,共有五類:

一、不善果報捨俱推度。二、善果報捨俱推度。三、欲界八大善果報(含悅或捨、有智或無智、有行或無行)。四、色界(初禪至第五禪)五個善果報。五、無色界(空無邊處至非想非非想處)四個善果報。「不善果報捨俱推度」是八種貪根心(含悅或捨、邪見或無邪見、有行或無行)、兩種瞋根心、一種癡根心(疑)的果報。推度(santīraa)有五種作用,在此只執行結生作用。不善果報、善果報捨俱推度皆是無因的果報心,無因是指沒有無貪、無瞋、無癡之因,或沒有貪瞋痴之因。

投生法則--凡夫(結生)

  

(下一生)  

(下一生)

     

arūpa-bhūmi

1.同一處或更高層的無色地

2.欲地善趣三因

(另有經說,見註3

比原處較低的無色地

色地

欲地無因及二因

rūpa-bhūmi

無想天

 1.欲地二因

2.欲地三因

(另有經說,見註3

無色地

色地

 

初禪~

第四禪

1.色地(不含五淨居天)、無色地

2.欲地二因及三因

(另有經說,見註3

凡夫不投生五淨居天

欲地無因(善趣、惡趣)

 

欲 地

kāma-bhūmi

三因者

欲地(善趣:三因.二因.無因,惡趣)

色地(不含五淨居天)、無色地

凡夫不投生五淨居天

二因或無因

欲地 (善趣:三因.二因.無因)

惡趣:無因

色地、無色地

投生法則--聖者(結生)

  

(下一生)  

(下一生)

 初果 須陀洹

具三因,人或天界

1.四惡趣 2.無想天 3.五淨居天

 二果 斯陀含

具三因,人或天界

1.四惡趣 2.無想天 3.五淨居天

 三果 阿那含

具三因,()淨居天,或任何禪天

1.四惡趣 2.無想天 3.欲地

 四果 阿羅漢

註:1. 無因與二因眾生,無法證道果、得禪那(因此無法投生色地與無色地)。

    2. 往生無色地之前若已證初果者,則可進一步證二、三、四果,否則不能證任何道.果,因為他沒有耳根可聞法。

    3.《增支部》A.4.125./II,129.)說初禪天乃至第四禪天,命終亦往生地獄、傍生、餓鬼。

《增支部》A.3.114./I,267-8)說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命終亦往生地獄、傍生、餓鬼。

    4. 修初、二、三、四禪出定後,不念一切想,或念無想界,可得無想定,死前入無想定生到無想天。

    5. 三果(Anāgāmino阿那含)可轉生到任何禪天。若修至第四禪,隨其五根的狀態,轉生到相應的五淨居天之一。(cf. Vibhv.p.142.)

    6. 論文說:「在()淨居天,諸凡夫完全不被許可,諸預流和一來同樣(完全不被許可)。在無想(天)與惡趣(),諸聖者不被許可。」原載〈嘉義新雨雜誌〉第29期﹐1999.6.2008.10.修訂)


5.攝離路分別〉問題思考

(  )1. 原本長命的業,變成短命是:1.令生業  2.支助業  3.阻礙業  4.毀壞業

(  )2. 臨終時出現「以前造業所用的工具」是屬於:1.  2.業相 3.趣相

(  )3. 結生時產生結生心及業生色是:1.令生業  2.支助業  3.阻礙業  4.毀壞業

(  )4. 哪一種心不能產生結生心? 1.道心 2.掉舉 3.生笑心 4.以上皆是

(  )5. 投生到惡趣的有情,能生起:1.善心 2.禪那心 3.道果心 4.神通心

(  )6. 欲地二因人下一世的結生心可能是:1.無因 2.二因 3.三因 4.以上皆有可能

(  )7. 做夢生起的是:1.五門心路過程 2.意門心路過程 3.離心路過程

(  )8. 無想有情結生時,能生起:1.結生心 2.色命根 3.心所依處4.以上皆有可能

(  )9. 一期生命的最後一個心路過程(Maraṇāsannavīthi臨死心路過程)生起的速行有:

1. 7次 2. 5次 3.以上皆有可能

(  )10.何類有情出生後不生起貪心:1.梵天 2.無想天 3.三果聖者  4.阿羅漢

(  )11.無眼睛是:1.不善果報 2.善果報 3.視情況,有時是善果報,有時是不善果報

(  )12.決定投生的力量是:1.與父母的緣份 2.行蘊 3.識蘊 4.五蘊(缺一不可)

(  )13.欲地的三因人死後投生:1.欲地 2.色地或無色地 3.淨居天 4.以上皆有可能

(  )14.可以作為心路過程的果報心包括:1.欲界八大果報心 2.色界果報心 3.無色界果報心

4.以上皆有可能

(  )15.每世第一個心路過程(paisandhikāle)的速行是:1.以結生心為目標 2.欲界速行心 

3.邪見不相應無行的貪根心 4.以上皆是

(  )16.死心的作用:1.產生結生  2.脫離生存  3.中止呼吸  4.以上皆是

(  )17.結生心不會是:1.無因  2.一因  3.二因  4.三因

(  )18.先天殘缺的人,結生心是:1.無因不善推度 2.無因善推度  3.二因  4.以上皆有可能

(  )19.邪見包括:1.不信因果 2.一切都是自然產生 3.有情是由於偶然產生  4.以上皆是

(  )20.受報的次序何者錯誤:1.臨死業先於慣行業 2.已作業先於臨死業3.重業先於慣行業 4.以上皆是

(  )21.阿羅漢的死心是:1.無因  2.一因 3.二因  4.三因

(  )22.「死處」的位置:1.速行及結生之間 2.彼所緣及結生之間,3.有分及結生之間 4.以上皆是

(  )23.業若未在被造的那一世受報,即變成無效,是:1.1速行 2.2~6速行 3.7速行 4.以上皆非

(  )24.分裂僧團的惡業是:1.臨死業 2.已作業  3.重業 4.惡意業

(  )25.佛陀或阿羅漢在世的時侯:1.有不善果報心 2.沒有無記心 3.只有善果報心 4.以上皆是

◆◆◆              ◆◆◆             ◆◆◆

1. 智不相應的結生心投生,會產生什麼果報心?

2. 描述死亡與投生的過程。

3. 低劣的三因善業可以產生什麼結生心?

4. 怎麼知道自己是無因生,或者是二因、三因生?

5. 什麼眾生死後不產生結生心?

6. 列舉不能生起於心路過程的心。

7. 請描述阿那含果投生的情況?(課外題)

8. 死後是否有中陰身(antarā-bhava中有)(課外題)

9. 阿羅漢的臨終速行心取何目標?(申論題)

10.如何判斷眾生是否命根斷?(申論題)

----------------------------------------------------------------------------------------

解答:1.( 3 ) 2.( 2 ) 3.( 1 ) 4.( 4 ) 5.( 1 ) 6.( 4 ) 7.( 2 ) 8.( 2 ) 9.( 2 ) 10.( 2 ) 11.( 3 ) 12.( 2 ) 13.( 4 )

14.( 1 ) 15.( 4 ) 16.( 2 ) 17.( 2 ) 18.( 2 ) 19.( 4 ) 20.( 2 ) 21.( 4 ) 22.( 4 ) 23.( 1 ) 24.( 3 ) 2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