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雜分別品Pakiṇṇakaparicchedo

 


 

 

 

 

 

 

 

 

 

 

 

 

 

 

 

 

 

 



&  本品導讀

 
攝雜〈總覽表

       雜項

 

89

作用

   

結生有分

法所緣

 

*無色地無依

54

15

12

8

52

21

 

 

 

 

 

 

 

 

 

 

54

 

 

 

 

 

 

 

 

 

 

12

不善心

 

 

悅俱邪見相應無行.有行

2

2-貪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貪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捨俱邪見相應無行.有行

2

2-貪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貪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瞋恚相應.無行 

1

2-.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瞋恚相應.有行 

1

2-.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癡心

疑相應

1

1-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掉舉相應

1

1-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18

無因心

五門轉向(意界)

1

無因

 

轉向

五門

V

 

 

 

 

 

 

 

心色

欲、色

眼識

2

無因

 

眼門

 

 

 

 

 

 

 

眼淨色

欲、色

耳識

2

無因

 

耳門

 

 

 

 

 

 

 

耳淨色

欲、色

鼻識

2

無因

 

鼻門

 

 

 

 

 

 

 

鼻淨色

舌識

2

無因

 

舌門

 

 

 

 

 

 

 

舌淨色

苦身識

1

無因

 

身門

 

 

 

 

 

 

 

身淨色

樂身識

1

無因

 

身門

 

 

 

 

 

 

 

身淨色

領受(意界)

2

無因

 

領受

五門

V

 

 

 

 

 

 

 

心色

欲、色

捨俱.推度

2

無因

V

推度.彼所緣

六門.離門

V

V

 

 

 

V

 

 

心色

欲、色

悅俱.推度

1

無因

 

推度.彼所緣

六門

V

V

 

 

 

V

 

 

心色

欲、色

意門轉向

1

無因

 

轉向、確定

六門

V

V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阿羅漢)生笑心

1

無因

 

速行

六門

V

V

 

 

 

V

 

 

心色

欲、色

8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3-無貪瞋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6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無貪瞋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3-無貪瞋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6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無貪瞋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8

果報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3-無貪瞋癡

V

彼所緣

六門. 離門

V

V

 

 

 

V

 

 

心色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無貪瞋

V

彼所緣

六門. 離門

V

V

 

 

 

V

 

 

心色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3-無貪瞋癡

V

彼所緣

六門. 離門

V

V

 

 

 

V

 

 

心色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無貪瞋

V

彼所緣

六門. 離門

V

V

 

 

 

V

 

 

心色

8

唯作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3-無貪瞋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無貪瞋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3-無貪瞋癡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2-無貪瞋

 

速行

六門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無色

 

15

色界

 

初禪~第四禪 .唯作

8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

初禪~第四禪 果報

4

3-無貪瞋癡

V

x

離門

 

 

 

 

 

 

 

V

心色

.

第五禪 善心

1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

(第五禪 善心神通)

Œ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V

V

V

6

V

V

V

心色

欲、色.

第五禪  果報心

1

3-無貪瞋癡

V

x

離門

 

 

 

 

 

 

 

V

心色

.

第五禪 唯作心

1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

(第五禪 唯作心神通)

Œ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V

V

V

V

V

V

V

心色

欲、色.

12

無色界

空無邊處.無所有處善心.唯作心

4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無色

空無邊處.無所有處 果報心

2

3-無貪瞋癡

V

x

離門

 

 

 

 

 

 

 

V

x

*無色地無依

識無邊處. 非想非非想處善心.唯作心

4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無色.

識無邊處. 非想非非想處 果報心

2

3-無貪瞋癡

V

x

離門

 

 

 

V

 

 

 

 

x

*無色地無依

8

世間

須陀洹道心.果心

2

*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無色

斯陀含道心.果心

2

*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無色

阿那含道心.果心

2

*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無色

阿羅漢道心.果心

2

*

3-無貪瞋癡

 

速行

意門

 

 

 

 

 

 

V

 

心色

欲、色、*無色

 總  (2神通心)

 

 

 

19

 

46 /67

56

43

31

37

11

43

19

52

10

 

* 出世間的「受」是依它的禪那而定,初禪~第四禪是悅受,第五禪是捨受。「須陀洹道心」不可以生起於無色地。


一、攝vedanāsagaho)〈一覽表

                             

五種受

  89

樂︵身︶

苦︵身︶

悅︵心︶

憂︵心︶

捨︵心︶

 

 

 

 

〔論文〕

一、攝 *=悅)

  此中先說攝受,受有樂、苦與不苦不樂的三種。又依樂、苦、喜、憂、捨的差別有五種。

  此中樂俱善異熟身識只有一個,同樣的苦俱不善異熟(身識也只有一個)。

  其次喜俱心:有貪根四個、欲界淨(心)十二個1及笑(心)二個,如是十八欲界喜俱心、以及稱為第一(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的四十四個大(色界心)及出世間心,共有六十二心。

關於憂俱心,唯有瞋恚相應的二心,其餘一切五十五(心)2唯是捨俱心。

樂及苦與捨,是名三種受。

應知由喜.憂,差別成五種。

.苦各一處,憂在於二處,

喜有六十二,捨俱五十五。

---------------------------------------

﹝注解﹞

1.十二個:即喜俱智相應無行、喜俱智相應有行、喜俱智不相應無行、喜俱智不相應有行的4(於欲界善心、異熟心、唯作心中各有4個)

2.五十五(心):
貪根中四個捨俱心、癡根中二個捨俱心、無因善異熟心中,除樂俱身識及喜俱推度心的其餘六個捨俱心。無因不善異熟心中,除苦俱身識的其餘六個捨俱心(名如善異熟心中所列)。無因唯作心中,除笑心的其餘二捨俱心。欲界淨心中的12個捨俱心(善心中4個、有因善異熟心中4個、有因唯作心4個),及第五禪23個捨俱心(色界善、異熟、唯作3個、無色界12個、出世間8個)。

 

 

 

 

 

 

 

 

 

 

 

 

54

 

 

 

 

 

 

 

 

 

 

 

12

不善

 

 

 

 

 

悅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悅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捨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捨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捨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憂俱.瞋恚相應.無行

1

 

 

 

V

 

憂俱.瞋恚相應.有行

1

 

 

 

V

 

癡心

捨俱.疑相應

1

 

 

 

 

V

捨俱.掉舉相應

1

 

 

 

 

V

 

 

18

無因心

捨俱.五門轉向(意界)

1

 

 

 

 

V

捨俱.眼識.耳識.鼻識.舌識 

8

 

 

 

 

V

苦身識

1

 

V

 

 

 

樂身識

1

V

 

 

 

 

捨俱.領受(意界)

2

 

 

 

 

V

捨俱.推度

2

 

 

 

 

V

悅俱.推度

1

 

 

V

 

 

捨俱.意門轉向

1

 

 

 

 

V

悅俱.(阿羅漢)生笑心

1

 

 

V

 

 

8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8

果報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8

唯作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15

色界

初禪~第四禪 善.唯作

8

 

 

V

 

 

初禪~第四禪 果報

4

 

 

V

 

 

第五禪  .唯作

2

 

 

 

 

V

第五禪  果報

1

 

 

 

 

V

12

無色界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善心    

4

 

 

 

 

V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果報心  

4

 

 

 

 

V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唯作心

4

 

 

 

 

V

8

出世

間心

初禪~第四禪須陀洹~阿羅漢道心 

16

 

 

V

 

 

初禪~第四禪須陀洹~阿羅漢果心 

16

 

 

V

 

 

第五禪 須陀洹~阿羅漢道心

4

 

 

 

 

V

第五禪 須陀洹~阿羅漢

4

 

 

 

 

V

 

  121  總 計

121

1

1

62

2

55


 

二、攝因hetusagaho)〈一覽表

                           

  89

無因

無貪

無瞋

無癡

 

﹝論文﹞

二、攝

在攝因中:所謂因,即貪、瞋、癡及無貪、無瞋、無癡的六種。此中的五門轉向(心一),二種(前)五識(十)、領受(心二)、推度(心三)、確定(心、即意門轉向心一)及笑(心一),名為「十八無因心」。(八十九心除十八無因心),其餘一切七十一心唯是有因。於此(有因心)中:二種癡心,唯一(癡)因,其餘十種不善心(貪根八心,瞋根二心)及十二智不相應欲界淨心,如是二十二心則具有二因。十二智相應欲界淨心及三十五個大(上二界)與出世間心,如是四十七心,具足三因(無貪、無瞋、無癡)。

.瞋及愚癡,是三不善因。

無貪.無瞋癡,善因.無記因。

無因十八心。二心唯一因。

二因二十二。四十七三因。

◆◆◆      ◆◆◆

(hetu):原因(kāraa)

無因(ahetu):沒有貪、瞋、癡的因,也沒有無貪、無瞋、無癡的因。

(lobho)貪欲、欲、染、愛

(doso):怒、反擊(paigha)、拂逆(byāpāda)

(moho):沒有智慧、昏昧

無貪(alobho):無貪欲、無欲、無染

無瞋(adoso為難):無怒、無反擊、無拂逆

無癡(amoho):無癡闇、有智慧

 

 

 

 

 

 

 

 

 

 

 

 

 

 

54

 

 

 

 

 

 

 

 

 

 

 

12

不善

 

 

 

 

 

悅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V

 

 

 

2

悅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V

 

 

 

2

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V

 

 

 

2

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V

 

 

 

2

捨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V

 

 

 

2

捨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V

 

 

 

2

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V

 

 

 

2

捨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V

 

 

 

2

憂俱.瞋恚相應.無行

1

 

 

V

V

 

 

 

2

憂俱.瞋恚相應.有行

1

 

 

V

V

 

 

 

2

癡心

捨俱.疑相應

1

 

 

 

V

 

 

 

1

捨俱.掉舉相應

1

 

 

 

V

 

 

 

1

 

 

 

18

無因心

捨俱.五門轉向(意界)

1

V

 

 

 

 

 

 

0

捨俱.眼識.耳識.鼻識.舌識 

8

V

 

 

 

 

 

 

0

苦身識

1

V

 

 

 

 

 

 

0

樂身識

1

V

 

 

 

 

 

 

0

捨俱.領受(意界)

2

V

 

 

 

 

 

 

0

捨俱.推度

2

V

 

 

 

 

 

 

0

悅俱.推度

1

V

 

 

 

 

 

 

0

捨俱.意門轉向

1

V

 

 

 

 

 

 

0

悅俱.(阿羅漢)生笑心

1

V

 

 

 

 

 

 

0

8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3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2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3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2

8

果報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3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2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3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2

8

唯作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3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2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3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2

15

色界

初禪~第五禪 善.唯作

10

 

 

 

 

V

V

V

3

初禪~第五禪 果報

5

 

 

 

 

V

V

V

3

12

無色界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善心    

4

 

 

 

 

V

V

V

3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果報心  

4

 

 

 

 

V

V

V

3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唯作心

4

 

 

 

 

V

V

V

3

8

出世

須陀洹道心.果

2

 

 

 

 

V

V

V

3

阿那含道心.果心

2

 

 

 

 

V

V

V

3

斯陀含道心果心

2

 

 

 

 

V

V

V

3

阿羅漢道心.果心

2

 

 

 

 

V

V

V

3

 

89

18

8

2

12

59

59

47

 


 

三、攝作用kiccasagaho一覽表

                   離路心與路心

14 作用

  89

離路心

vīthicitta

 

〔作用說明〕

1.結生」:出現於此生的第一個心,開始一期生命。

2.有分」:生命的成分,令生命不中斷。

3.轉向」:轉向五所緣之一,或轉向意門的所緣。

4.」:直接識知撞擊眼根門的色所緣。

5.」:直接識知撞擊耳根門的聲所緣。

6.:直接識知撞擊鼻根門的香所緣。

7.:直接識知撞擊舌根門的味所緣。

8.」:直接識知撞擊身根門的觸所緣。

9.領受」:領納、接受所緣。

10.推度」:審察、推究所緣。

11.確定」:確定所緣,為意門轉向的確定作用。

12.速行」:造善、惡業,或生起唯作心,或出世間心。

13.彼所緣」:以速行所取的所緣,作為所緣,是彼所緣的作用。回味或註記之前的速行所識知過的所緣。

14.死亡」:從已生的狀態,進入不存在。結束一期生命。

1

2

有分

3

4

五識

10

領受

11

推度

12

確定

13

14

5

6

7

8

9

 

 

 

 

 

 

 

 

 

 

 

 

54

 

 

 

 

 

 

 

 

 

 

 

12

不善

 

 

 

 

 

悅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1

悅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1

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1

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1

捨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1

捨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1

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1

捨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1

憂俱.瞋恚相應.無行

1

 

 

 

 

 

 

 

 

 

 

 

 

V

 

1

憂俱.瞋恚相應.有行

1

 

 

 

 

 

 

 

 

 

 

 

 

V

 

1

癡心

捨俱.疑相應

1

 

 

 

 

 

 

 

 

 

 

 

 

V

 

1

捨俱.掉舉相應

1

 

 

 

 

 

 

 

 

 

 

 

 

V

 

1

 

 

 

 

18

無因心

捨俱.五門轉向(意界)

1

 

 

 

V

 

 

 

 

 

 

 

 

 

 

1

捨俱.眼識

2

 

 

 

 

V

 

 

 

 

 

 

 

 

 

1

捨俱.耳識

2

 

 

 

 

 

V

 

 

 

 

 

 

 

 

1

捨俱.鼻識

2

 

 

 

 

 

 

V

 

 

 

 

 

 

 

1

捨俱.舌識

2

 

 

 

 

 

 

 

V

 

 

 

 

 

 

1

苦身識

1

 

 

 

 

 

 

 

 

V

 

 

 

 

 

1

樂身識

1

 

 

 

 

 

 

 

 

V

 

 

 

 

 

1

捨俱.領受(意界)

2

 

 

 

 

 

 

 

 

 

V

 

 

 

 

1

捨俱.推度

2

V

V

V

 

 

 

 

 

 

 

V

 

 

V

5

悅俱.推度

1

 

 

 

 

 

 

 

 

 

 

V

 

 

V

2

捨俱.意門轉向

1

 

 

 

V

 

 

 

 

 

 

 

V

 

 

2

悅俱.(阿羅漢)生笑心

1

 

 

 

 

 

 

 

 

 

 

 

 

V

 

1

8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8

果報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4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4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4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4

8

唯作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1

15

初禪~第五禪 善.唯作

10

 

 

 

 

 

 

 

 

 

 

 

 

V

 

1

初禪~第五禪 果報

5

V

V

V

 

 

 

 

 

 

 

 

 

 

 

3

12無色界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善心

4

 

 

 

 

 

 

 

 

 

 

 

 

V

 

1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果報心

4

V

V

V

 

 

 

 

 

 

 

 

 

 

 

3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 唯作心

4

 

 

 

 

 

 

 

 

 

 

 

 

V

 

1

8

世間

須陀洹道心、果心

2

 

 

 

 

 

 

 

 

 

 

 

 

V

 

1

斯陀含道心、果心

2

 

 

 

 

 

 

 

 

 

 

 

 

V

 

1

阿那含道心、果心

2

 

 

 

 

 

 

 

 

 

 

 

 

V

 

1

阿羅漢道心、果心

2

 

 

 

 

 

 

 

 

 

 

 

 

V

 

1

          

89

19

19

19

2

2

2

2

2

2

2

3

1

55

11

 

 


﹝論文﹞

三、攝作用

在攝作用中:所謂作用,即結生、有分、轉向、見、聞、嗅、嘗、觸、領受、推度、確定、速行、彼所緣及死的十四種。

  其次應知由結生、有分、轉向、五識處等的區別,則彼等(八十九心)的差別處但成十種(=結生、有分、死、轉向、前五識處、領受、推度、確定、速行、彼所緣)

    此中二捨俱推度(心)、八大異熟(心)及九色界、無色界異熟(心)共十九心,名為結生、有分及死的作用。

    其次(於無因唯作心中的五門轉向及意門轉向)二(心)是轉向作用。

  同樣的(二種前五識的各二心及二領受心)是見、聞、嗅、嘗、觸、領受(中)的(各一)作用。(無因異熟)(=即善果報悅俱推度心、善果報捨俱推度心、不善果報捨俱推度心),是推度作用。

    意門轉向(心)於五門中成為確定作用(意門轉向能知六所緣。於五根門及意門中有確定、轉向的兩種作用)

(以上)除了(世間異熟及)二種轉向(唯作心)之外,其餘的善(心二十一=欲界8個、色界五禪5個、無色界4個、出世間四道4個))、不善(心十二)、(聖)果(心四=出世間四聖果)、唯作心(十八=20唯作心中除去五門轉向及意門轉向2)共五十五(心)為速行作用。

    八大異熟(心)及三推度(心)共十一(心)為彼所緣作用。

    次於彼等(八十九心)中,二捨俱推度(心=即無因善果報心中的捨俱推度心及無因不善果報心中的捨俱推度心、依結生、有分、死、彼所緣及推度的差別,有五作用。八大異熟(心),依結生、有分、死、彼所緣的差別,有四作用。九個大(上二界)異熟(心=色界5個,無色界4個),(依)結生、有分及死(的差別)有三作用。

喜俱推度(心),依推度及彼所緣的差別,有二作用。同樣的確定(心,即意門轉向心),依確定、轉向的差別,(也有二作用)。其餘一切(五十五)速行(心),三種意界(心)、及(二種前)五識(十心,共六十八心),依次發生成為一作用。

 

◆◆◆                            ◆◆◆                            ◆◆◆

 

文字方塊: 離 路 心(Vīthimutta)
離路心(非路心)有三種:結生心、有分心與死心,它們都是同一種心,緣取同一個所緣,只是名稱與作用不同而已。結生心是每一世生起的第一個心,它緊接著前一世的死心之後生起(中間沒有穿插其他任何心)。結生心滅去後,緊接著有分心生起,執行維持生命的作用,它於一期生命裡,介於「心路過程 」與「心路過程」之間發生,一直持續流動著,直至死心生起止,然後結束一期生命。
一期生命裡,結生心與死心只各出現一個心識刹那,分別執行結生與死亡作用後,即滅去;而有分心則與心路過程交互地生起。只要沒有心路過程生起,有分心即持續生滅。
 



作用〈歸納表〉

 

離路心

路   心

 

 

十四種作用

 

1

2

3

4

5~9

10

11

 

12

13

速行

(造業階段)

14

 

 

 

依作用 (上欄)

分析

(本欄)

1

△2

1

2

2

2

2

2

領受

2

▽2

●5

3

△2

1

色界

無色界

出世間

△2

●5

3

◆4

8

 

●5

 2

◆4

果報

8

▼3

果報

5

▲3

果報

4

12

 

欲界

8

 

大唯

8

欲界

1

色界

5

界唯

5

界善

4

色界

4

 

道心

4

 

4

 

 

 

總計

19

2

10

2

3

(1)

55

(11)

 

依心 (上欄)

分析

作用 (本欄)

 

 

執行結生、有分、

死亡作用

 

 

執行速行單一作用

 

執行彼所緣作用

 

 

     心執行作用

的數目

 

△2▽2●5

其餘13心只各自執行同名的1種作用

 

所有55心皆只執行速行1種作用

 

●5:兩個捨俱推度心執行5種作用:結生、有分、死亡、推度、彼所緣

◆4:八個欲界大果報心執行4種作用:結生、有分、死亡、彼所緣

▼3▲3:五個色界果報心與四個無色界果報心各執行3種作用:結生、有分、死亡

▽2△2:一個悅俱推度心行執行2種作用:推度與彼所緣;

一個意門轉向心執行2種作用:確定與(意門)轉向

其餘六十八心各執行1種作用,包括:1五門轉向+10雙五識+2領受+55速行心

1. 能執行結生作用的心(名為結生心),能執行有分作用的心(名為有分心),以及能執行死亡作用的心(名為死亡心)各有19種心:17種有因果報心,及2種無因捨俱推度心。

2. 能執行轉向作用的心(於五門名為五門轉向心,於意門名為意門轉向心)有2種:五門轉向心與意門轉向心。

3. 能執行看的作用的心(名為眼識)有2種:善果報與不善果報眼識。同理能執行聽、嗅、嚐、觸的作用的心各有2種:善果報與不善果報的耳識、鼻識、舌識,及身識。

4. 能執行領受作用的心(名為領受心)有2種:善果報與不善果報領受心。

5. 能執行推度作用的心(名為推度心)有3種:善果報與不善果報捨俱推度心,及善果報悅俱推度心。

6. 能執行確定作用的心有1種:意門轉向心。

7. 能執行速行作用的心(名為速行心)有55種:所有世間能造業的不善心(12)與善心(17),以及所有阿羅漢不造業的唯作心(18)與出世間心(8

8. 能執行彼所緣作用的心有11種:欲界有因果報心(8)與推度心(3)。

 

四、攝門dvārasagaho)〈一覽表

89

眼門

1

耳門

1

鼻門

1

舌門

1

身門

1

意門

1

0

﹝論文﹞

﹝四、攝門﹞

在攝門中:所謂門,即眼門﹑耳門﹑鼻門﹑舌門﹑身門及意門六種。此如,眼即眼門,同樣的耳等即耳門等,但意門是說(「轉向」之前的)「有分」。

  此中依五門轉向(心一)、眼識(二)、領受(心二)、推度(心三)、確定(心一=意門轉向心)、欲界速行(心二十九=欲界速行心29:即善心8、不善心12、唯作心8、笑心1)及彼所緣(八﹐按:彼所緣有11個,即欲界8個大異熟心,及已列出的三個推度心)的差別,有四十六(心)於眼門中相應生起。

  同樣的依五門轉向及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的差別,也有四十六(心)於耳門等相應生起。

  於一切五門中的五十四心(上述的46心,加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各2個),唯是欲界()

  其次於意門中:依意門轉向(心一),速行(心)五十五及彼所緣(十一)的差別,有六十七心(相應生起)。

  有結生、有分及死的作用的十九(心)是離(諸根)門而生起(即不從任何門而生起)。

  次於彼等(八十九心)中,(二種前)五識(十)、及大(上二界速行心=即善心9、唯作心9)、出世間速行(心八)共三十六(心),如是依次適當地(於六門中)唯從一門生起。

  其次三意界(即2個領受心及1個五門轉向心)從五門生起。

  悅俱推度(心一)、確定(心一)、欲界速行(心二十九、共三十一心)從六門生。

  捨俱推度(心二)、大異熟(心八)、從六門生(按:在彼所緣作用時,從六門生)與離門生(按:結生、有分、死的作用時,是離門生)。

大(上二界)異熟(心九)唯離(諸根)門生。

心生由一門,五門與六門,

六門或離門,及離一切門,

如次三十六,三與三十一,

十種及九種,作五類顯示。

 

 

 

 

 

 

 

 

 

 

 

 

54

 

 

 

 

 

 

 

 

 

 

 

12

不善

 

 

 

 

 

悅俱.邪見相應.無行

1

J

J

J

J

J

J

 

6

悅俱.邪見相應.有行

1

J

J

J

J

J

J

 

6

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J

J

J

J

J

J

 

6

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J

J

J

J

J

J

 

6

捨俱.邪見相應.無行

1

J

J

J

J

J

J

 

6

捨俱.邪見相應.有行

1

J

J

J

J

J

J

 

6

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J

J

J

J

J

J

 

6

捨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J

J

J

J

J

J

 

6

憂俱.瞋恚相應.無行

1

J

J

J

J

J

J

 

6

憂俱.瞋恚相應.有行

1

J

J

J

J

J

J

 

6

癡心

捨俱.疑相應

1

J

J

J

J

J

J

 

6

捨俱.掉舉相應

1

J

J

J

J

J

J

 

6

 

 

 

 

18

無因心

捨俱.五門轉向(意界)

1

Pc

Pc

Pc

Pc

Pc

 

 

5

捨俱.眼識

2

v

 

 

 

 

 

 

1

捨俱.耳識

2

 

v

 

 

 

 

 

1

捨俱.鼻識

2

 

 

v

 

 

 

 

1

捨俱.舌識

2

 

 

 

v

 

 

 

1

苦身識

1

 

 

 

 

v

 

 

1

樂身識

1

 

 

 

 

v

 

 

1

捨俱.領受(意界)

2

Sp

Sp

Sp

Sp

Sp

 

 

5

捨俱.推度

2

StT

St╱T

St╱T

St╱T

St╱T

T

0

6+0

悅俱.推度

1

StT

StT

StT

StT

StT

T

 

6

捨俱.意門轉向

1

Vo

Vo

Vo

Vo

Vo

M

 

6

悅俱.(阿羅漢)生笑心

1

J

J

J

J

J

J

 

6

8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8

果報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T

T

T

T

T

T

0

6+0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T

T

T

T

T

T

0

6+0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T

T

T

T

T

T

0

6+0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T

T

T

T

T

T

0

6+0

8

唯作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J

J

J

J

J

J

 

6

15

色界

初禪~第五禪 善心

5

 

 

 

 

 

J

 

1

初禪~第五禪  果報

5

 

 

 

 

 

 

0

0

初禪~第五禪 唯作

5

 

 

 

 

 

J

 

1

12

無色界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善心 

4

 

 

 

 

 

J

 

1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果報 

4

 

 

 

 

 

 

0

0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唯作 

4

 

 

 

 

 

J

 

1

 

8

 

4

道心

須陀洹道心

1

 

 

 

 

 

J

 

1

斯陀含道心

1

 

 

 

 

 

J

 

1

阿那含道心

1

 

 

 

 

 

J

 

1

阿羅漢道心

1

 

 

 

 

 

J

 

1

4

果心

須陀洹果心

1

 

 

 

 

 

J

 

1

斯陀含果心

1

 

 

 

 

 

J

 

1

阿那含果心

1

 

 

 

 

 

J

 

1

阿羅漢果心

1

 

 

 

 

 

J

 

1

每一門生起的心總計

89

46

46

46

46

46

67

19

 

* Pc:五門轉向、M:意門轉向、v:五識、Sp:領受、St:推度、Vo:確定、J:速行、T:彼所緣、0︰離門

五、攝所ālambaasagaho)〈一覽表

         

                     

                                      

 89

 

所緣之時

﹝說明﹞

 

同一個心路過程裡的諸心,皆取同一個所緣

 

* 六種法所緣:

1.淨色

2.細色

3.

4.心所

5.涅槃

6.概念

 

*6’表示含除了阿羅漢道心、果心之外的6個出世間心。

 

     

 

死心以過去為所緣

 

結生與有分以現在、過去為所緣

 

彼所緣以過去、現在、未來為所緣

 

推度(作用)現在為所緣。(按︰推度作彼所緣的作用,則是過去時及未來時)

 

生笑心以過去、現在、未來為所緣

《入阿毘達摩論古疏》

Abhidhammā-

vatāra-purāṇaṭīkā
(CS:p.1.62)

 

     

 

無想天有情沒有心,故沒有所緣。(VbhA. (CS:p.149)

欲界現在色法

54

15

 

12無色

8出世間心

52心所21

涅槃

概念

色所緣

聲所緣

香所緣

味所緣

觸所緣

 

 

 

 

 

 

 

 

54

 

 

 

 

 

 

 

 

 

12

不善

 

 

悅俱邪見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邪見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憂俱.瞋恚相應.無行 

1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憂俱.瞋恚相應.有行 

1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癡心

捨俱.疑相應

1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掉舉相應

1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8

無因心

捨俱.五門轉向(意界)

1

V

V

V

V

V

 

 

 

 

 

 

 

 

V

 

 

捨俱.眼識

2

V

 

 

 

 

 

 

 

 

 

 

 

 

V

 

 

捨俱.耳識

2

 

V

 

 

 

 

 

 

 

 

 

 

 

V

 

 

捨俱.鼻識

2

 

 

V

 

 

 

 

 

 

 

 

 

 

V

 

 

捨俱.舌識

2

 

 

 

V

 

 

 

 

 

 

 

 

 

V

 

 

苦身識

1

 

 

 

 

V

 

 

 

 

 

 

 

 

V

 

 

樂身識

1

 

 

 

 

V

 

 

 

 

 

 

 

 

V

 

 

捨俱.領受(意界)

2

V

V

V

V

V

 

 

 

 

 

 

 

 

V

 

 

捨俱.推度

2

V

V

V

V

V

V

 

 

 

V

 

 

V

V

V

 

悅俱.推度

1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意門轉向 (確定)

1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悅俱.(阿羅漢)生笑心

1

V

V

V

V

V

V

 

 

 

V

 

 

V

V

V

 

8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6

V

V

V

V

V

V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6

V

V

V

V

V

V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8

果報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8

唯作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5

色界

 

初禪~第四禪 .唯作

8

 

 

 

 

 

 

 

 

 

 

 

V

 

 

 

V

初禪~第四禪 果報

4

 

 

 

 

 

 

 

 

 

 

 

V

 

 

 

V

第五禪 善心

1

 

 

 

 

 

 

 

 

 

 

 

V

 

 

 

V

  第五禪 善心神通

(1)

V

V

V

V

V

V

V

V

6

V

V

V

V

V

V

V

第五禪  果報心

1

 

 

 

 

 

 

 

 

 

 

 

V

 

 

 

V

第五禪 唯作心

1

 

 

 

 

 

 

 

 

 

 

 

V

 

 

 

V

  第五禪 唯作心神通

(1)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2

無色界

空無邊處 善心.果報心.唯作心

3

 

 

 

 

 

 

 

 

 

 

 

V

 

 

 

V

識無邊處 善心.果報心.唯作心

3

 

 

 

 

 

 

 

V

 

 

 

 

V

 

 

 

無所有處 善心.果報心.唯作心

3

 

 

 

 

 

 

 

 

 

 

 

V

 

 

 

V

非想非非想處 善心.果報心.唯作心

3

 

 

 

 

 

 

 

V

 

 

 

 

V

 

 

 

8

世間

須陀洹道心.果心

2

 

 

 

 

 

 

 

 

 

 

V

 

 

 

 

V

斯陀含道心.果心

2

 

 

 

 

 

 

 

 

 

 

V

 

 

 

 

V

阿那含道心.果心

2

 

 

 

 

 

 

 

 

 

 

V

 

 

 

 

V

阿羅漢道心.果心

2

 

 

 

 

 

 

 

 

 

 

V

 

 

 

 

V

 總  (含2神通心)

 

48

48

48

48

48

43

31

37

11

43

19

52

14

56

32

58


攝所緣說明

「所緣」(ārammaa(ā+ram執取﹑喜歡);梵ālambaa(ā+lamb掛上),包括「心」(89)、「心所」(52) 、「色」(28)、「涅槃」、「概念」。心與心所是能緣(ārammaika,能覺知者),但是也可以作為所緣,現在心(能緣)可以取過去與未來的心與心所作為所緣;但現在心(能緣)不能取現在心作為所緣。

眼門只能取現在()(不包括大小、方圓等概念法),耳門只能取現在聲,鼻門只能取現在香,舌門只能取現在味,身門只能取現在觸。五門轉向、領受心只在五門心路中出現,亦即它們只能取現在色、聲、香、味、觸。意門能緣取「六所緣」。

結生、有分、死亡三種離門心,所緣有六種。《阿毘達摩義廣釋(Vibhv.p.146CS:p.190)︰「在意門趣相進入現在所緣範圍(paccuppannārammaesu āpāthagatesu)而在五門則以業相’(進入現在所緣範圍)在結生與有分時,得到現在所緣︰在意門,有些在結生時最初有四個有分(取現在所緣,其餘有分取過去所緣;作為「死亡心」則取過去所緣);在五門,在結生時也同樣地得到現在所緣。」《攝論》Ch.5-4 (Abs.p.27.CS:p.37)「對於欲界結生,當由六門之一所識知的目標是業相趣相時,該目標可以是現在所緣或過去所緣。但則必定是過去的,而且是通過意門識知。」

12不善心「出世間心與涅槃」之外的一切「所緣」;換言之,「出世間心」與「涅槃」當作所緣時,不可能生起不善心。

眼等五門的善心不善心只能取現在色等「五所緣」,不能取「概念」(離時)

意門的善心不善心能直接取「概念」當作所緣。

(欲地、色地阿羅漢)無因生笑心的所緣,不可以取概念(如︰想某事或回憶某事)當作所緣而微笑。阿羅漢生笑心所緣之時有現在時、過去時與未來時。

四個智相應的善心取87(89除去阿羅漢道心、果心)四個智相應善心、四個智相應唯作心是以涅槃為所緣的「種姓心」(gotrabhū)「明淨心」(vodāna)--這兩種心於凡夫與有學是欲界善心,於阿羅漢是唯作心,而不是出世間心

八大善果報心只有欲地眾生才會生起。取五所緣而產生的八大善果報心中含五所緣

初禪至第五禪色界善心、唯作心、果報心,都是以概念(離時)當作所緣。臨終色界善心產生色界果報心;色界唯作心不產生色界果報心

第一無色界(空無邊處)及第三無色界(無所有處)善心、唯作心、果報心,都是以特定的概念當作所緣而超越它

第二無色界善心(無邊處)以第一無色界善心為所緣而超越它;第二無色界唯作心以第一無色界唯作心為所緣。臨終第二無色界善心產生第二無色界果報心,任何第二無色界唯作心不會產生第二無色界果報心。

第四無色界善心(非想非非想處)以第三無色界善心為所緣;第四無色界唯作心以第三無色界唯作心為所緣。臨終第四無色界善心產生第四無色界果報心,任何第四無色界唯作心不會產生第四無色界果報心。

能取「概念法」的心包括︰欲界善不善心、意門轉向、色界禪心、第一及第三無色界禪心。

能取「涅槃」的心包括︰八個出世間心、種姓心(屬於欲界四個智相應無行.有行)、欲界四個唯作智相應無行.有行,第五禪善神通心.唯作神通心,及意門轉向心,共19種心


﹝論文﹞

﹝五、攝所緣﹞

   <10> 於攝所緣中,所緣有六種,即色所緣、聲所緣、香所緣、味所緣、觸所緣及法所緣。

    此中色即色所緣,同樣的聲等1即聲等所緣。其次法所緣又攝淨(色)、細色、心、心所、涅槃、施設(名言和概念)六種。

    此中一切從眼門(所生之)心,唯以色為所緣,而此(所緣必定)唯是現在的。如是從耳門等(所生之)心,亦唯以聲等(為所緣),此等(所緣)也唯是現在的。其次意門心的六種所緣,或為現在、過去、未來,甚至離時的(涅槃、施設等),均適當也相應以為所緣。

    被稱為「結生」、「有分」與「死」的離門(心)的所緣亦有六種,大多是於過去有之末(即前生臨死時),由六門攝門的現在、或過去、或施設(概念)的稱為「業」、「業相」和「趣相」。

    彼等(色等、現在等、業等所緣諸心)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隨其次第唯以色(聲、香、味、觸)等為所緣。三意界(領受心二、五門轉向心一)以色(聲、香、味、觸)等五為所緣。

    其餘(十一)欲界異熟(心)2與笑(心),唯以欲界的一切為所緣。(十二)不善(心)及(八個)智不相應3(共二十個)欲界速行(心),除去出世間,以其餘的一切為所緣。(四個)智相應欲界善(心)及(一個)稱為「第五禪的神通善(心)」(共五心),除阿羅漢道(與阿羅漢)果,以其餘的一切為所緣。(四個)智相應欲界唯作(心)和(第五禪的)唯作神通(心)及確定(心),普遍於一切所緣。

    在第二(識無邊處)和第四(非想非非想處)的無色界(心)中4,只以大(無色界)為所緣。

    其餘(二十一個)大(上二界)心等5,以一切「施設(假法)」為所緣。

出世間(八)心,以「涅槃」為所緣。

    <11> 二十五心緣小界,六心緣無色界境,二十一心緣名言,八心唯緣涅槃境,

         二十心中離無上,五心除最上道果,六心普緣一切境,如是相攝有七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聲等的等字,即指香、味、觸。

2 其餘十一個,即指八個大異熟及三個推度心。

3 八個智不相應即:欲界善心中的四個及唯作心中的四個。

4 第二、第四的無色界心,即識無邊處有善、異熟、唯作三。非想非非想處有善、異熟,唯作三,共有六心。

5 其餘二十一個大心,即色界十五心加無色界空無邊處三心和無所有處三心。

 

◆◆◆                  ◆◆◆                  ◆◆◆

 

 

 

 

 

 

 

 

 

 

 

 


* 七境色色、聲、香、味,地、火、風(三界=)

五淨色: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色


與所緣

89 + 2神通心

(目標)

 

 

 

眼識

2

現在顏色

 

 

二十五心緣小界

paritta=欲界

耳識

2

現在聲

鼻識

2

現在香

舌識

2

現在味

身識

2

現在觸

3意界

五門轉向心、2領受心

3

現在五所緣(顏色等)

3推度心、1生笑心、8欲界果報心

12

54欲界心、52心所、28

第二無色界禪(識無邊) (善、果報、唯作)
第四無色界禪(非想非非想) (善、果報、唯作)

6

第一無色界(空無邊)禪心
第三無色界(無所有)禪心

六心緣無色界境

15色界禪心、3第一無色界禪(空無邊)3第三無色界禪(無所有)

21

概念

二十一心緣名言

8出世間心(道心、果心)

8

涅槃

八心唯緣涅槃境

12不善心、4欲界智不相應善心、
4
欲界智不相應唯作心

20

81世間心、52心所、28色、

概念

二十心中離無上

4欲界智相應善心、1(第五禪)神通善心

5

87心(89心減去阿羅漢道心與果心)、52心所、28色、涅槃、概念

五心除最上道果    

4欲界智相應唯作心、1(第五禪)神通唯作心、1意門轉向心

6

一切所緣(89心、52心所、28色、涅槃、概念)

六心普緣一切境

結生的所緣與業.業相.趣相之關係

           業或相

三界所緣

業相

趣相

當世的離路心(結生心、有分心、死亡心)必定與前一世臨死速行(最後一個心路)的目標相同。詳見第五品ch.5-8

一、(kamma)過去所造的善惡業宛如重新造作一般地呈現於意門

二、業相(kammanimitta)呈現過去造該業時所識知的顏色等或所用的東西業相是五色所緣和廣大心的概念。

三、趣相(gatinimitta):這即是臨終者下一世將投生的去處。例如:即將投生為人,可能見到子宮;將投生為欲界天可能會看到天界的宮殿,或天人來迎接;即將投生至畜生界者可能會看到畜生;即將投生至地獄者可能會看到恐怖的景象或地獄之火。

(cf. VbhA.p.156.DhsA.p.471ff.)

過去

 

V

V

現在

 

V

V

過去

V

V

 

現在

 

 

 

離時

 

 

 

 

過去

 

 

 

現在

 

 

 

離時

 

V (概念)

 

過去

 

 

 

現在

 

 

 

離時

 

 

 

無色界

空無

無所

邊有

處處

過去

 

 

 

現在

 

 

 

離時

 

V (概念)

 

識非

無想

邊非

處非想

過去

 

V

 

現在

 

 

 

離時

 

 

 


心如何取「心」或「心所」作為所緣之說明

1. 善心如何取善所緣?

舉例:省察先前所做的善行(說明:省察是善心;善行是善所緣)。

(非阿羅漢)內觀善法的無常、苦、無我(說明:內觀是善心;善法是善所緣)。

有學從道出而省察該道心(說明:省察是善心;道心是善所緣)。

(非阿羅漢)以他心智了知他人的善心(說明:神通心是善心;善心是善所緣)。

2. 不善心如何取善所緣?

舉例:貪愛或疑或憂心先前所做的善行(說明:貪等是不善心;善行是善所緣)。

貪愛或疑或憂心先前所入的禪那(說明:貪等是不善心;禪那是善所緣)。

3. 無記心如何取善所緣?

舉例:阿羅漢省察道心(說明:阿羅漢的心是無記心;道心是善所緣)。

貪愛所做的善行;貪速行滅,彼所緣生(說明:彼所緣是無記心;善行是善所緣)。

(非阿羅漢)內觀善法的無常、苦、無我;善速行滅,彼所緣生(說明:彼所緣是無記心,善法是善所緣)。

4. 不善心如何取不善所緣?

舉例:貪或疑或憂心貪、疑、邪見、掉舉、憂(說明:貪愛等是不善心;於貪等是不善所緣)。

5. 善心如何取不善所緣?

舉例:有學省察已斷或未斷諸煩惱(說明:省察是善心;煩惱是不善所緣)。

(非阿羅漢)內觀不善法的無常、苦、無我(說明:內觀是善心;不善法是不善所緣)。

(非阿羅漢)以他心智了知他人的不善心(說明:神通心是善心;不善心是不善所緣)。

6. 無記心如何取不善所緣?

舉例:阿羅漢省察已斷諸煩惱(說明:阿羅漢的心是無記唯作心;煩惱是不善所緣)。

阿羅漢以他心智了知他人的不善心(說明:神通心是無記唯作心;不善心是不善所緣)。

不善法的善或不善心滅,彼所緣生(說明:彼所緣是無記心;不善法是不善所緣)

7. 無記心如何取無記所緣?

舉例:阿羅漢省察果心(說明:阿羅漢的心是唯作無記心;果心是無記所緣)。

阿羅漢內觀果報或唯作無記心(說明:阿羅漢的心是唯作無記心)。

8. 善心如何取無記所緣?

舉例:有學省察果心(說明:省察是善心;果心是無記所緣)。

(非阿羅漢)內觀果報或唯作無記心(說明:內觀是善心)。

(非阿羅漢)以他心智了知他人的果報無記或唯作無記心(說明:神通心是善心)。

9. 不善心如何取無記所緣?

舉例:愛好樂於果報無記或唯作無記心或心所,而生起以此為所緣的貪、疑、憂心

以上資料參考自PTS1969年出版的Conditional Relations 《發趣論》pp.142-146

,詳見完整版《表解》第八品「二十四緣入門--進階」步驟二之所緣緣


六、攝依vatthusagaho一覽表

                   

 

89

五淨色(五識依處)

心所依處

 

 ﹝論文﹞

﹝六、攝依處(所依)

於所依中:所依1,即眼、耳、鼻、舌、身及心所依處2六種。此等(所依),於欲界中得有一切,於色界無鼻(舌、身)等三,於無色界一切都不顯現。

   此中五識界3,如其次第、各別依止五淨所依4而轉起。稱為「五門轉向(心)」及「()領受()」的「意界」,唯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其餘稱為「意識界」的推度(心三)、大異熟(心八)、瞋恚()二、初道(心一),笑(心一)、及色界(心十五),唯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其餘的善、不善、唯作()及無上(出世間心)有依止(心所依處)或不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無色界異熟(心四),則不依止心所依處(而轉起)

欲界七識5依六事,

色界四種6三所依7

無色中一意識界,

應知彼唯不依止,

四十三8心有依止,

四十二9心生起時,

或有依止或無依,

無色異熟無依止。

注解

1.所依或依處vatthu,可譯作事、依處、基。

2.心所依處hadayavatthu,原文 hadaya,指存在於心臟中血液的一種物質,心識依此物質而生起。

3.五識界:即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

4.五淨所依:即眼、耳、鼻、舌、身所依。

5.七識界:即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界、意識界。

6.色界四種:即眼識、耳識、意界、意識界

7.三所依:即眼所依、耳所依、心所依處。

8.四十三心:即欲界異熟心23個、無因唯作心2(五門轉向心、笑心)、瞋恚心兩個、須陀洹道心1個、色界心15個。

9.四十二心:即欲界善心8個、不善心(除二瞋恚)10個、唯作心8個、意門轉向心1個、無色界善心4個、無色界唯作心4個、出世間心(除須陀洹道心)7

眼淨色

耳淨色

鼻淨色

舌淨色

身淨色

  時依

 

 

 

 

 

 

54

 

 

 

 

 

 

 

 

 

 

 

12

不善

 

 

 

 

 

悅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悅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捨俱.邪見相應.無行

1

 

 

 

 

 

 

V

 

捨俱.邪見相應.有行

1

 

 

 

 

 

 

V

 

捨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1

 

 

 

 

 

 

V

 

捨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1

 

 

 

 

 

 

V

 

憂俱.瞋恚相應.無行

1

 

 

 

 

 

*V

 

 

憂俱.瞋恚相應.有行

1

 

 

 

 

 

*V

 

 

癡心

捨俱.疑相應

1

 

 

 

 

 

 

V

 

捨俱.掉舉相應

1

 

 

 

 

 

 

V

 

 

 

 

 

18

無因心

捨俱.五門轉向(意界)

1

 

 

 

 

 

V

 

 

捨俱.眼識

2

V

 

 

 

 

 

 

 

捨俱.耳識

2

 

V

 

 

 

 

 

 

捨俱.鼻識

2

 

 

V

 

 

 

 

 

捨俱.舌識

2

 

 

 

V

 

 

 

 

苦身識

1

 

 

 

 

V

 

 

 

樂身識

1

 

 

 

 

V

 

 

 

捨俱.領受(意界)

2

 

 

 

 

 

V

 

 

捨俱.推度

2

 

 

 

 

 

V

 

 

悅俱.推度

1

 

 

 

 

 

V

 

 

捨俱.意門轉向

1

 

 

 

 

 

 

V

 

悅俱.(阿羅漢)生笑心

1

 

 

 

 

 

V

 

 

8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8

果報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8

唯作

悅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悅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相應.無行.有行    

2

 

 

 

 

 

 

V

 

捨俱.智不相應.無行.有行

2

 

 

 

 

 

 

V

 

15

色界

初禪~第五禪 善心

5

 

 

 

 

 

V

 

 

初禪~第五禪  果報

5

 

 

 

 

 

V

 

 

初禪~第五禪 唯作

5

 

 

 

 

 

V

 

 

12

無色界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善心 

4

 

 

 

 

 

 

V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果報 

4

 

 

 

 

 

 

 

V

空無邊~非想非非想.唯作 

4

 

 

 

 

 

 

V

 

 

8

世間

 

4

道心

須陀洹道心

1

 

 

 

 

 

V

 

 

斯陀含道心

1

 

 

 

 

 

 

V

 

阿那含道心

1

 

 

 

 

 

 

V

 

阿羅漢道心

1

 

 

 

 

 

 

V

 

4

果心

須陀洹果心

1

 

 

 

 

 

 

V

 

斯陀含果心

1

 

 

 

 

 

 

V

 

阿那含果心

1

 

 

 

 

 

 

V

 

阿羅漢果心

1

 

 

 

 

 

 

V

 

   

89

2

2

2

2

2

33

42

4

* 有時依:欲地眾生、色地眾生,有依靠心依處色,無色地眾生不依靠心依處色。

* ‘ *V ’表示只有欲地眾生才會出現。


3.攝雜分別品〉問題思考

(  ) 1. 生起憂受是:1.報應  2.新造的惡業  3.自然反應  4.以上皆是

(  ) 2. 阿羅漢生起何種心能辨識其他聖者的道心與果心:1.欲界智相應唯作心 2.唯作神通心

3.道心或果心 4.色界或無色界唯作心

(  ) 3. 通過「身門」能生起的心: 1.身識界  2.意界  3.意識界  4.以上皆是

(  ) 4. 善心中具有幾種因:1.無因  2.一因   3.二因或三因   4.一因或二因或三因

(  ) 5. 眼識依靠何處生起:1.心所依處色  2.眼淨色  3.六根都可以  4.有時不依靠色法

(  ) 6. 能取「概念」的心:1.欲界善不善心 2.色界禪心 3.無色界第一及第三禪心 4.以上皆是

(  ) 7.「依處」是:1.支助心生起的色法  2.業生色 3.包括:心所依處與五淨色 4.以上皆是

(  ) 8. 能取或體驗所緣的究竟法:1.心與心所 2.某些色法 3.涅槃4.以上皆是

(  ) 9. 是什麼在「看」: 1.眼識 2.眼睛 3.視神經 4.以上皆是

(  )10.意門」(manodvāra)1.屬於名法 2.是有分心 3.不依靠五門 4.以上皆是

(  )11.離路心包括:1.執行死亡作用 2.發生在意門裡3.能接受新的目標  4.以上皆是

(  )12.能生起唯作心者:1.凡夫 2.有學聖者 3.無學聖者(阿羅漢) 4.以上皆是

(  )13.速行心的受可以是:1.善 2.不善  3.無記  4.以上皆是

(  )14.法所緣不包括:1.善心或不善心  2.概念  3.道心與果心  4.接觸(地、火、風)

(  )15.生起須陀洹道心:1.必須依靠心所依處色  2.不必依靠心所依處色 3.有時依靠、有時不依靠心所依處色

(  )16.死亡心的目標(所緣)與哪些心相同:1.結生心 2.彼所緣 3.此生的最後速行 4以上皆是

(  )17.誰能辨識初果聖者的道心與果心:1.有神通的凡夫 2.有神通的初果聖者

3.未證果或已證果的梵天人  4.以上皆是

(  )18.能取所有世間心作為所緣的心,包括:1.痴心 2.意門轉向心3.欲界智不相應唯作心 4以上皆是

(  )19.捨俱推度心能執行哪些作用:1.推度 2.彼所緣3.結生 4以上皆是

(  )20.執行速行作用的心不包括:1.出世間果報心2.阿羅漢唯作心3.世間果報心4.生笑心

◆◆◆                 ◆◆◆                 ◆◆◆

1. 不善心、善心、無因心、唯作心各具有幾因?

2. 敘述能生起於六門及離門的心。

3. 生起於五門心路的路心有幾種?

4. 列舉心的十四種作用、十個階段。

5. 執行結生作用的心。

6. 能生起於意門的心。

7. 貪心能取的所緣。

8. 列舉三因的心。

9. 與念(sati)或正念(sammasati)俱起的感受是什麼? (課外題)

10.(sati)或正念(sammasati)將產生什麼作用或結果? (課外題)

----------------------------------------------------------------------------------------

解答:1.( 2 )  2.( 2 )  3.( 4 )  4.( 3 )  5.( 2 )  6.( 4 )  7.( 4 )  8.( 1 )  9.( 1 )  10.( 4 )

11.( 1 )  12.( 4 )  13.( 4 )  14.( 4 )  15.( 1 )  16.( 1 )  17.( 2 )  18.( 4 )  19.( 4 )  2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