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波羅提木叉(漢譯)

 

整理者:Anāgārikā Dhammajīvī(釋性恩)

 

 

 

比丘波羅提木叉………………………………………………………

 

 

…………………………………………………………

 

 

…………………………………………………………

 

 

(1)

四驅擯……………………………………………………

 

 

(2)

十三僧殘…………………………………………………………

 

 

(3)

二不定……………………………………………………

 

 

(4)

三十捨懺…………………………………………………

 

 

(5)

九十二懺悔………………………………………………

 

 

(6)

四悔過……………………………………………………

 

 

(7)

七十五眾學………………………………………………………

 

 

(8)

七滅諍……………………………………………………

 

 


比丘波羅提木叉 之前說明

 

清淨布薩

 

1.在僧團之前宣布清淨:

尊者,我是清淨的,請僧團記住我是清淨的。

 

2.誦波羅提木叉布薩最少要有四位比丘,如果當時只有三位比丘,為了準備工作,  比丘們互相吐露懺悔後動議

大德們請聽我說,今天是布薩的十五日/十四日,如果大德們都準備好了,我們應該互相作清淨布薩。接下來比丘依輩分互相宣布清淨:大德,我是清淨的,請你們記住我是清淨的。

3.如果是兩位比丘:準備工作後,不必動議,依輩分互相宣布清淨。

4.如果是一位比丘:準備工作後,再作決意:

今天是我的布薩日。

 

布薩準備工作

 

布薩前,有九項準備工作應該要作:

1.打掃那個地方,

2.在那裡點燈,

3.舖設坐墊,

4.準備好要喝的飲用水,

5.帶來有同意權的比丘們的同意,

6.也帶來那些無法布薩的人的清淨,

7.並報告季節,

8.比丘數目,

9.教導比丘尼。

 

在這裡,前四項已經由知道比丘事務的男淨人們和比丘們做好了。一次布薩到了,還有七次布薩。所有的大德們都要記住這樣的季節報告。

(在座比丘回答):「 是的,尊者!」

 

關於比丘人數,是將「在這個布薩堂中,為了布薩而集合的比丘」視為比丘人數。在這個布薩堂中,集合有四位比丘,所有的大德們也都要記住這樣的比丘人數。(在座比丘回答):「是的,尊者。」

 

關於比丘尼的教導,因為現在她們不在,所以沒有。

 

如是,在該做事時把準備工作做好了。當不該做事時,準備工作自然就完成了。如是這九項準備工作完成了。而且準備工作也結束了。

 

如果這一天是十四、十五或和合集會的其中一天,就好像今天是十五日的布薩,而多少比丘前來羯磨才符合僧團的布薩人數呢?四位或四位以上,具有好行為的人,沒有犯驅擯,或被僧團擯棄,而且他們沒有被隔離在一臂之外,是住在同一個界內的,而且如果他們沒有被發現,有犯了像是過午後非時食等這類的事情。而且,由於應該在一臂之外,應該叫他隔離,如果沒有某些應該隔離的人,他們就在一臂的範圍內,如是,由於具備了這四個特徵,這個布薩羯磨就可以說是準備好了,可以去做了。

 

知道布薩羯磨已經準備好了,現在僧團應該同意布薩了。

「好的,尊者!」

 

徵求誦戒同意

 

( 若誦戒者是戒臘最高者,以下兩行字不用唸。)

事先應該要做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我懇請在座的比丘眾同意誦波羅提木叉。

 

比丘波羅提木叉

 

戒 序

 

皈依於這位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三次)

 

尊者們朋友們!請僧團聽我說。今天是第十五十四日的布薩。如果僧團已經準備好了,僧團就可舉行布薩、誦波羅提木叉。僧團事前應做什麼呢?請大德們宣告清淨。我將誦波羅提木叉,讓我們所有在場的僧眾都好好地注意聽它。如果有犯戒的人就要表白;沒有犯的人應該保持沈默。就因為保持沈默,我將知道大德們「是清淨的」。如同各別被問的人會回答,就像那樣,在這樣的集會中有多達三次的宣布。而到了第三次宣布時,如果任何比丘記得曾犯戒而不表白有犯,他就是故意妄語。大德們,而世尊說:故意妄語就是障礙修行的事情。因此,記得曾犯戒的比丘希望清淨就應該表白有犯。因為表白,他才有安樂。

 

一﹑四驅擯擯

 

在這裡,到了誦出這四驅擯戒。

1.不淨行

如果任何比丘獲得了比丘戒及生活規則,既不捨戒,也未表明無力過持戒而喪失戒法,就從事不淨行,即使只與雌性動物,犯驅擯,不共住。

2.偷盜

如果任何比丘以偷盜的意圖,從村落或森林拿了未被給予的東西,如同偷拿了這樣未被給的東西時,國王們抓到盜賊後,處死、囚禁、或斥責地驅逐他說:「你是盜賊、笨蛋、痴人、小偷。」比丘偷了像那樣未被給予的東西,他也犯驅擯,不共住。

3.殺人

如果任何比丘故意奪取人的生命,或是為他尋找攜帶武器的人,或是讚嘆死亡的美好,或是煽動自殺,說:「嘿!人呀!這個悲苦的生命對你有什麼用呢?對於你,死比活著更好。」有這樣的心意和心思,用各種方法讚嘆死亡的美好,或是煽動自殺,他也犯驅擯,不共住。

4.不實自稱有上人法

如果任何比丘沒有證知而聲稱自己有超越凡人的法、足堪聖者的知識和洞見,說:「我知道這樣,我見到這樣。」從此以後,不管被詢問或未被詢問,希望淨化曾犯的人,他這樣說:「朋友!我不知道而如此地說我知道、沒見到而說我見到,我虛偽地妄說。」除了高估自己外, 他也犯驅擯,不共住。

 

大德們!四驅擯的規則已經誦完了。比丘犯了其中的任何一條,就不能和比丘們住在一起,還俗以後就像是未成為比丘前那樣,他被驅擯、不共住。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二、十三僧殘

 

大德們!現在到了誦出這十三僧殘戒。

1.故意出精

除了在夢中以外,故意射出精液犯僧殘。

2.染愛心碰觸女人的身體

如果任何比丘有染愛,以變壞的心態和女人發生身體的接觸,捉到手、摸到頭髮、或是碰觸身體的任何部分,犯僧殘。

3.染愛心對女人講粗話

如果任何比丘有染愛,以變壞的心態對女人講粗話,就像是少男對少女講到涉及不淨的一樣,犯僧殘。

4.要求女人服侍不淨行

如果任何比丘有染愛,在女人面前,以變壞的心態讚美服侍於他自己的欲望,暗示說:「姐妹!諸供養之最上者是這樣,可以用這種方法供養像我這樣行為善良的持戒者梵行者。」用涉及不淨行的話,犯僧殘。

5.為男女傳達情意

如果任何比丘成為中間人,傳達男子的意思給女子或女子的意思給男子,不論成就婚事或情夫情婦,乃至只是短暫的姦情,犯僧殘。

6.無施主建屋子不合規定

當比丘沒施主而自行化緣叫人為自己建屋子,他應按照尺寸建造。這裡的尺寸是這樣:長度從外部算十二佛掌張距、寬度從內部算七個。他應帶領諸比丘去指示地點,這些比丘當指示一個未被佔用又可迴轉的地點。如果比丘自行化緣而建屋子在已被佔用又不可迴轉的地點,或是不帶領諸比丘去指示地點,或是超過尺寸,犯僧殘。

7.有施主建大房子不合規定

當比丘有施主而叫人為自己建大房子,他應帶領比丘們去指示地點,這些比丘當指示一個未被佔用又可迴轉的地點。如果比丘建大房子在已被佔用又不可迴轉的地方,或不帶領比丘們去指示地點,犯僧殘。

8.無憑據毀謗比丘犯驅擯戒

如果任何比丘懷著惡意、瞋恨、不滿,無憑無據地毀謗比丘犯驅擯戒,心想:「或許我可因此趕他離開梵行。」從此之後,不管被詢問或未被詢問,這案件既無根據,而且比丘承認瞋恨,犯僧殘。

9.穿鑿附會地毀謗比丘犯驅擯戒

如果任何比丘懷著惡意、瞋恨、不滿,拿關涉到其它案件的某個點作藉口,毀謗比丘犯驅擯戒,心想:「或許我可因此趕他離開梵行」。從此以後,不管被詢問或未被詢問,而這案件只取了其它相關案件的某個點作為藉口,且比丘承認瞋恨,犯僧殘。

10.分裂僧團      

或者是採取導致破壞的案件,並且持續推動。這位比丘應該被比丘們如此勸告:「讓大德不要致力於破壞和合的僧團,也不要採取導致破壞的案件而持續推動」。 請大德與僧團和合,因為和諧的僧團歡喜無諍地一起誦戒,就生活安樂」。這個比丘被比丘們這樣勸告時,如果仍然那樣推動,比丘們應該乃至三次勸告這位比丘去放棄它。如果到了第三次被勸告時,放棄它,如此的話,那就好。如果不放棄,犯僧殘。

 

11.與分裂僧團的比丘同黨  

又,有一個兩個或三個比丘就是那位比丘的追隨者,站在他那邊講話,如果他們這樣說:「讓大德們不要說這位比丘的任何事情。這位比丘是宣說法的人, 這位比丘是宣說戒律的人, 而且這位比丘選取我們的需求和喜好來說,知道我們的需要而說,那是適合我們的。」

這位比丘應該被比丘們這樣勸告:「讓大德們不要那樣說,這位比丘不是宣說法的人,這位比丘不是宣說律的人。讓破壞僧也不要是大德們的選擇。請大德們的心與僧團和合,因為和諧的僧團歡喜﹑無諍地一起誦戒,就生活安樂」。

這些比丘被比丘們這樣勸告時,如果仍然那樣執取,比丘們應該乃至三次勸告這些比丘去放棄它。如果到了第三次被勸告時,他們放棄它,如此的話,那就好。如果不放棄,犯僧殘。

12.不接受如法的勸誡

有個性難以勸告的比丘,在包含於誦出的學處內被比丘們依法勸告,他使得自己不可被勸告,說:「讓大德們不要勸我任何好的或是壞的,我也不會去勸告大德們任何好的或是壞的,請大德們避免勸告我!」

那位比丘應該被比丘們這樣勸告:讓大德不要使得自己不可被勸告,請大德使得自己可被勸告。請大德也依法勸告比丘們,比丘們也會依法勸告大德,因為世尊的徒眾就是那樣成長,亦即靠著互相勸告、互相導正錯誤。這個比丘被比丘們這樣勸告時,如果仍然那樣執取,比丘們應該乃至三次勸告這位比丘去放棄它。如果到了第三次被勸告時,他放棄它,如此的話,那就好。如果不放棄,犯僧殘。

13.惡行敗壞在家人的信心

比丘依靠某一個村落或城鎮而生活,他是好家庭的破壞者、又有不好的行為。而他的壞行為既被看見又被聽到,且他所破壞的好家庭既被看見又被聽到。這位比丘應該這樣被比丘們勸告:大德是好家庭的破壞者、又有不好的行為。而大德的壞行為既被看見又被聽到,且大德所破壞的好家庭既被看見又被聽到。請大德離開這個地方,你在這裡住夠了。當這位比丘被比丘們那樣勸告時,他這樣地告訴比丘們:「比丘們是被貪欲引導的人、被瞋恨引導的人、被愚痴引導的人、且被害怕引導的人。因為犯了像這樣的戒,驅出某些人,不驅出某些人」。

這位比丘應該被比丘們這樣勸告:「讓大德不要那樣說,比丘們不是被貪欲引導的人、不是被瞋恨引導的人、不是被愚痴引導的人、且不是被害怕引導的人。大德是好家庭的破壞者、又有不好的行為,而大德的壞行為既被看見又被聽見,且大德所破壞的好家庭既被看見又被聽到。請大德離開這個地方,你住在這裡夠久了。

這個比丘被比丘們這樣勸告時,如果仍然那樣執取,比丘們應該乃至三次勸告這位比丘去放棄它。如果到了第三次被勸告時,他放棄它,如此的話,那就好。如果不放棄,犯僧殘。

 

大德們!十三僧殘的規則已經誦出了。九條戒是初次即犯,四條戒是到了第三次羯磨才犯。比丘犯了其中的任何一條後,明知而隱藏幾天,這位比丘即使不願意,就應別住幾天。當比丘完成別住後,進一步應施行六夜的比丘摩那埵。履行了摩那埵的比丘,他應在有二十位的比丘僧團那裡出罪,即使只差一個而不足二十位的比丘僧團為這位比丘出罪的話,這位比丘末出罪,而且這些比丘們應該被呵責。這是這裡的正確過程。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三﹑二不定

 

大德們!現在到了誦出這二不定戒。

1.單獨與女人坐在可行不淨行處

如果任何比丘與女人一對一單獨地坐在適合做不淨行的隱密處,說話值得相信的優婆夷看見他後,她以驅擯、僧殘或懺悔三類戒的其中之一來說的話。比丘承認共坐時,應該以驅擯、僧殘或懺悔三類戒的其中之一來處置他。或是那位說話值得相信的優婆夷以何而說,就應以此處置那比丘。這事件是不定的。 

.單獨與女人坐在可說淫穢語處  

又有既不隱密且不適合做不淨行的位置,但適合對女人講粗話。如果任何比丘與女人一對一單獨地坐在那樣的位置,說話值得相信的優婆夷看見他後,她以僧殘或懺悔二類戒的其中之一說的話。比丘承認()坐時,應該以僧殘或懺悔二類戒的其中之一來處置他。或是那位說話值得相信的優婆夷若說了什麼,就以此處置那比丘。這事件也是不定的。

 

大德們!二不定的規則已經誦完了。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四﹑三十捨懺

 

大德們!現在到了誦出這三十捨懺戒。

1.非時超過十天存放額外的布

當比丘備妥了衣服、已經捨去迦提那雨安居功德衣的特許時,額外的布最多可以保存十天,超過這期限的話,犯捨懺。

2.離開三衣過夜

當比丘備妥好了衣服、已經捨迦提那功德衣的特許時,比丘即使一個晚上離開三衣而住的話,除了比丘僧團同意外,犯捨懺。

3.非時超過一個月存放額外的布

當比丘備妥了衣服、已經捨出迦提那功德衣的特許時,如果在不恰當的時間有衣料要給比丘,想要衣的比丘可以接受,接受後應該儘快作好。如果這衣料不夠作成衣,那位比丘最多可以存放這塊布一個月,以期補足不夠的。如果存放超過這期限,即使是為了期待補足不夠的,犯捨懺。

4.叫非親戚比丘尼整理穿過的衣服

如果任何比丘叫沒有親戚關係的比丘尼洗、染或捶洗穿過的衣服,犯捨懺。

5.接受非親戚比丘尼的衣服

如果任何比丘從沒有親戚關係的比丘尼的手中接受衣服,除了交換以外,犯捨懺。

6.向非親戚在家人乞衣

如果任何比丘向沒有親戚關係的在家男或女乞求衣料,除了適當的情況以外,犯捨懺。

這裡的適當情況是這樣:比丘的衣服被偷、或是衣服失去了。這是這裡的適當情況。

7.接受非親戚在家人的過多衣料

如果沒有親戚關係的在家男或女邀請那失衣比丘恣意地拿多少衣料,這位比丘最多可以從那些衣料接受內裙及上衣的衣料。如果接受超過這限量,犯捨懺。

8.指定非親戚在家人送某種衣料

為了特定的比丘,沒有親戚關係的在家男或女備妥了衣料的資金,想:「用這衣料的資金買衣料後,我要送衣料給某某比丘衣料。」然後,如果這位比丘未受邀請前就去對衣料提出建議,說:「實在很好,請大德用這衣料的資金買這樣子那樣子的衣料送給我。」出於想要好的衣料,犯捨懺。

9.指定非親戚在家人合送某種衣服

為了特定的比丘,兩位與該比丘沒有親戚關係的在家男或女備妥了各自的衣料資金,討論說:「用這些各自的衣料資金買各自的衣料後,我們就送衣料給某某比丘。」然後,如果這位比丘未受邀請前就去對衣料提出建議,說:「實在很好,請大德們用這些各自的衣料資金,二人就合買一塊這樣子那樣子的衣料送給我。」出於想要好的衣料,犯捨懺。

10.向保管衣資的待者索取衣料太急

為了特定的比丘,如果國王、國王的臣屬、婆羅門、或在家人派使者送衣料的資金去給他,命令說:「你用這衣料的資金買衣料後,送衣料給某某比丘。」如果這位使者拜見這位比丘後,如此說:「尊者,這衣料的資金特別為大德帶來了;請大德收下衣料的資金。」這位比丘可以如此告訴這位使者,說:「朋友,我們不收衣料的資金,而衣料則我們在恰當的時間適合接受。」如果這位使者如此問這位比丘:「大德有任何的侍者嗎?」比丘們,需要衣料的比丘可以指出擔任侍者的道埸服務員或優婆塞,說:「朋友,這位是比丘們的侍者。」

如果這位使者指導那侍者、拜見那位比丘後,如此報告:「尊者,我已經指導大德指示的那位侍者,請大德在恰當的時候去,他就會送衣料給你 。」比丘們,需要衣料的比丘前往後,可以敦促侍者兩三次,提醒他說:「朋友,我需要衣料。」當侍者被敦促提醒兩三次時,帶來這衣料,這樣的話,那就好。如果沒有帶來,那比丘可以為了衣料沈默地站著四次、五次,最多六次。為了衣料沈默地站著四次、五次,最多六次時,如果侍者帶來這衣料,這樣的話,那就好。如果沒有帶來,當那比丘努力超了過那次數時,他帶來這衣料的話,犯捨懺。

如果沒有帶來衣料,從那裡為他送來衣料資金,那比丘就應該親自去、或應該派使者去那裡說:「大德們,您為了比丘送來的那衣料的資金沒有提供給那位比丘任何好處。請大德受用自己的衣料資金,您自己的不要失去。這是這裡的正確過程。

11.做混著蠶絲的毯子

如果任何比丘叫人做混著蠶絲的毯子,犯捨懺。

12.做純黑羊毛的毯子

如果任何比丘叫人做純黑羊毛的毯子,犯捨懺。

13.做毯子的材料比例不恰當

比丘叫人做新毯子時,應該採用兩部分純黑的羊毛、第三部份白色的、第四部份黃褐色的。如果比丘不採用兩部分純黑的羊毛、第三部份白色的、第四部份黃褐色的,叫人做新毯子的話,犯捨懺。

14.六年內做新毯子

比丘叫人做新毯子後,應該持用六年。六年內不管捨棄或未捨棄這毯子,而叫人做其它新毯子的話,除了比丘僧團同意外,犯捨懺。

15.新坐墊不加上舊坐墊的布

比丘叫人做坐著的墊布時,應該從舊坐墊的邊緣取用一佛掌張距,為了使新坐墊不好看。如果比丘不從舊坐墊的邊緣取用一佛掌張距,而叫人做新坐墊的話,犯捨懺。

16.旅途上接受羊毛後走太遠

如果有羊毛要給走在路途中的比丘,希望羊毛的比丘可以接受,接受後如果沒有人幫忙拿,最多可以親手攜帶三由旬,親手攜帶超過那距離,又沒有人幫忙拿的話,犯捨懺。

17.叫非親戚比丘尼整理羊毛

如果任何比丘叫沒有親戚關係的比丘尼洗、染或梳羊毛,犯捨懺。

18.接受金銀

如果任何比丘拿、叫人拿黃金或銀等貨幣,或同意為他存放金銀,犯捨懺。

19.買賣金銀

如果任何比丘從事於買賣各種金銀,犯捨懺。

20.買賣物品

如果任何比丘從事於各種物品的買賣,犯捨懺。

21.存放額外的缽超過十天

額外的缽最多可以保留十天,超過這期限的話,犯捨懺。

22.以未滿五綴的缽換新缽

如果任何比丘以不到五個補綴的缽換其它的新缽,犯捨懺。

這位比丘應該捨這個缽捨給比丘僧眾。而那比丘僧眾輾轉遞捨後的任何最後的缽應該交給這位比丘,並說:「比丘,這個是你的缽,應該保持用到壞掉為止。」這是這裡的正確過程。

23.病比丘的藥物儲存超過七天(七日藥)

有這麼些生病比丘們服用的藥,也就是:酥油、奶油、油、蜂蜜、糖漿,接受這些藥後,最多儲存七天可以使用。如果超過這期限,犯捨懺。

24.提前乞求和使用雨衣

比丘想到「夏季只剩下一個月」,可以尋求雨衣的材料;想到「夏季只剩下半個月」,做好雨衣後可以穿用。如果知道「還沒有到夏季最後的一個月」,就尋求雨衣的材料的話;如果知道「還沒有到夏季最後的半個月」,就作好雨衣而穿用的話,犯捨懺。

25.送衣服後奪回

如果任何比丘送自己的衣服給其他比丘後,憤怒不悅地取回或叫人取回衣服的話,犯捨懺。

26.叫織工織絲成布

如果任何比丘自己乞求紗線,命織工們織成衣料的話,犯捨懺。

 

27.未受請而命令織工如何織布

為了特定比丘,沒有親戚關係的在家男或女叫織工織衣料給他。之後,如果這位比丘未受邀請就去織工那裡對衣料提出建議:「朋友,這衣料是特別為我織的,要織得長一點、寬一點﹑堅密點,要放好織布用的經和緯來好好地織,織後梳理整齊。或許我們也會送點禮物給大德。」而這位比丘那樣說了後,如果送某些禮物,即使只是托缽的食物也算,犯捨懺。

28.存放急施衣超過做衣服的時間

未到三個月的雨安居的迦提七月滿月的前十天,如果有衣料急著布施給比丘的話,當比丘知道是急著布施的衣料時,可以接受。接受後,可以存放到適合做衣服的時候。如果存放超過那時限,犯捨懺。

29.有難離衣宿超過六夜

比丘結束安居後,至迦提八月滿月時,有這種被認為是危險恐佈的森林處所,如果他就住在那樣子的地方,願意的話,他可以把三衣中的某一件衣服放在在家人的家中。而這位比丘不論有任何原因要離開這衣服而住的話,頂多六夜這位比丘可以離開這衣服而住。如果離開超過那期限而住的話,除了比丘僧團同意外,犯捨懺。

30.轉供養僧團的物品為己有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而轉移供養僧團的物品給自己,犯捨懺。

 

大德們!三十捨懺的規則已經誦出了。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五﹑九十二懺悔

大德們!現在到了誦出這九十二懺悔戒。

1.故意說謊

如果故意說謊,犯懺悔。

2.辱罵

如果辱罵,犯懺悔。

3.毀謗

如果離間比丘,犯懺悔。

4.帶領未受戒者朗誦經文

如果任何比丘帶領未受具足戒的人逐句地(一起)誦讀法,犯懺悔。

5.與未受戒者同宿

如果任何比丘與未受具足戒的人一起睡覺,超過兩、三夜的話,犯懺悔。

6.和女人同宿

如果任何比丘與女人一起睡覺,犯懺悔。

7.對女人說法超過五至六句

如果任何比丘對女人說法超過五六句,除了能理解的男子在場,犯懺悔。

8.實證得聖法而告訴未受戒者

如果任何比丘告訴未受具足戒的人證得上人法,即使是真的,犯懺悔。

9.將比丘犯的重罪告訴未受戒者

如果任何比丘告訴未受具足戒的人比丘的重罪,除了比丘僧團同意外,犯懺悔。

10.挖掘土地

如果任何比丘挖掘或叫人挖掘土地,犯懺悔。

11.砍伐植物

如果砍伐植物犯懺悔。

12.犯戒不坦白承認

如果回答其它話題以逃避質問,或以沈默不答來製造困擾,犯懺悔。

13.譏嫌僧團職事

如果公開指責,或私下批評僧團的工作人員,犯懺悔。

14.在空地曬坐臥具不收就離開

如果任何比丘在空地上舖曬或叫人舖曬僧團的床、長板凳、床墊、坐墊,犯懺悔。

15.在房內鋪臥具不收就離開

如果任何比丘在僧房中舖設或叫人舖設臥具,他離開那臥具時,既未自己收也沒叫人收或未請人代收,便走了,犯懺悔。

16.強行擠開先到僧房的比丘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而擠進開事先已到僧房裡的比丘,而躺下去,說:「覺得擁擠的人就會離開。」就因這樣的理由而擠進去,不為其它理由,犯懺悔。

17.趕人出房

如果任何比丘生氣、不高興,從僧房中把比丘拖出去或叫人拖出去,犯懺悔。

18.住閣樓使用可拆卸的床椅

如果任何比丘在僧房樓上,坐或躺在腳會脫落的床或長板凳上,犯懺悔。

19.建大房子塗蓋超過兩三層

如果比丘叫人建造大房子時,限於門的附近,為了裝設門楣和預留窗戶,工作人員站在植物稀少的地方可以塗蓋兩三層。即使工作人員站在植物稀少的地方,如果塗蓋超過了那限定,犯懺悔。

20.澆有生物的水到草上或地上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道而澆有生物的水到草或地上,或叫人澆,犯懺悔。

21.未經選派擅自教誡比丘尼

如果任何非被選派的比丘教誡比丘尼,犯懺悔。

22.教誡比丘尼至日落

即使是被選派的比丘,如果教誡比丘尼至日落時,犯懺悔。

23.至無病比丘尼的住處教誡

如果任何比丘前往比丘尼的住處教導比丘尼,除了適當的情況,犯懺悔。在這裡的適當情況是這樣:比丘尼生病。這是這裡的適當情況。

 

24.毀謗教誡比丘尼的比丘

如果任何比丘這樣說:「長老比丘為了物質回報教誡比丘尼」,犯懺悔。

25.送衣服給非親戚比丘尼

如果任何比丘送衣服給沒有親戚關係的比丘尼,除了交易以外,犯懺悔。

26.為非親戚比丘尼縫製衣服

如果任何比丘為沒有親戚關係的比丘尼縫製衣服或叫人縫,犯懺悔。

27.與比丘尼約定同行

如果任何比丘與比丘尼相約走上同一條道路,即使只穿過村落之間,除了適當的情況外,犯懺悔。在這裡的適當情況是這樣:道路被公認危險恐怖而應該與商隊同行。這是這裡的適當情況。

28.約比丘尼同船渡河

如果任何比丘與比丘尼相約搭乘同一條船,往上航行或往下航行,除為了橫向渡過水面以外,犯懺悔。

29.吃比丘尼聳恿居士供養的食物

如果任何比丘吃了明知是比丘尼用讚揚來設法取得的缽食,除了在家人事先已經為比丘安排的,犯懺悔。

30.單獨與比丘尼共坐

如果任何比丘與比丘尼一對一單獨地坐在一起,犯懺悔。

31.無病在公共施食處吃超過一次

無病比丘可以在公共施食處取食一次。如果吃超過那次數,犯懺悔。

32.無故四人以上一起應供

如果四人以上的比丘眾一起受邀吃飯,除了適當的條件,犯懺悔。這裡的適當時候是這樣:生病時,佈施布時,作衣時,旅行時,乘船時,大眾集會時,外道沙門供養食物時。這是這裡的適當條件。

33.無故放棄先前的邀請而食用另一餐

放棄先前的邀請而食用另一餐,除了適當的情況以外,犯懺悔。在這裡的適當情況是這樣:生病時,佈施布時,做衣服時。這是這裡的適當情況。

34.接受糕餅過限

如果主人邀請到了家裡的比丘恣意地拿糕點或乾餅,需要的比丘可以接受二至三滿缽。如果接受超過那限量,犯懺悔。接受二至三滿缽,從那裡帶回去後,他應該與比丘們一起分享。這樣地分享在這裡是正確的。

35.吃飽後又吃非餘比丘剩餘的食物

如果任何比丘已吃過主食又已拒絕了再吃,他咀嚼或食用非其他比丘所剩餘的硬食或軟食,犯懺悔。

36.聳恿比丘犯戒吃東西以期攻詰

如果任何比丘以非剩餘的硬食和軟食,邀請明知已經吃飽而拒絕再吃的比丘來接受,期待去批評而勸他:「來呀!比丘!咬吧、吃吧!」當受勸比丘吃了,邀請者犯懺悔。

37.過午食

如果任何比丘非時在午後至隔天太陽出來前咀嚼或食用硬食或軟食,犯懺悔。

 

38.食用儲存的食物

如果任何比丘咀嚼或食用儲存超過正午的硬食或軟食,犯懺悔。

39.無病而為自己乞求營養食品

有這些美味的食物,也就是:酥油、奶油﹑油、蜂蜜、糖漿、魚、肉、牛奶、酪。如果任何比丘沒有生病,為了自己的需要乞求那樣的美食來吃,犯懺悔。

40.不與而食

如果任何比丘拿未給與他的食物到嘴吧,犯懺悔。除了水和刷牙用的齒木外。

41.親手拿食物給外道

如果任何比丘親手送硬食軟食給裸體外道或男、女遊行外道,犯懺悔。

42.拖缽途中趕走同伴

如果任何比丘如此對比丘說:「朋友!來呀!我們一起去村裡或鎮上托缽。」不管叫不叫人給他食物就趕他走,說:「朋友!走吧!和你一起說話或是坐在一起對我不方便,我一個人說話或坐著才方便。」就為了這樣的理由而趕他走不是因為其它理由,犯懺悔。

43.擅入懷有情欲的人家

如果任何比丘擅入主人懷有情欲的人家中坐下來,犯懺悔。

44.單獨與女人坐在隱蔽處

如果任何比丘和女人一起單獨地坐在隱密處,犯懺悔。

45.單獨與女人共坐

如果任何比丘和女人一對一單獨地坐著,犯懺悔。

46.接受供養前後拜訪其他居士

如果任何比丘已經受某人邀請吃飯,沒有告訴共住的比丘,就在用餐前或用餐後拜訪其他人家,除了適當的情況,犯懺悔。這裡的適當情況是這樣:佈施布時,作衣時。這是這裡的適當情況。

47.接受超過四個月的藥資具

無病比丘可以接受四個月的藥資具供養,除了再次邀請、恆久的邀請以外,如果接受超過那限制,犯懺悔。

48.往觀出征的軍隊

如果任何比丘去看出征的軍隊,除了適當的理由外,犯懺悔。

49.有因住軍中但超過三夜

然而,如果這位比丘有任何由理要去軍中,這位比丘可以和軍隊同宿二至三夜,如果住超過那期限,犯懺悔。

50.有因住軍中而往觀軍隊演習

當比丘與軍隊同宿二至三夜時,如果他前往觀看演習、集合、佈署或校閱部隊,犯懺悔。

51.飲酒

如果喝穀物酒或水果酒,犯懺悔。

52.對人搔癢

如果以手指搔癢其他比丘,犯懺悔。

 

53.在水中嬉戲

如果在水中嬉戲,犯懺悔。

54.受教時不恭敬

如果受教誡時態度不恭敬,犯懺悔。

55.嚇比丘

如果任何比丘嚇比丘,犯懺悔。

56.無故生火取暖

如果任何比丘無病,想要取暖而點火或叫人點火,除了適當的理由外,犯懺悔。

57.無故不足半個月便洗澡

如果任何比丘半個月內洗澡超過一次,除了適當的情況,犯懺悔。這裡的適當情況是這樣:認為「夏季剩下一個半月」和「雨季的第一個月」,這兩個半月是暑時,還有熱時,病時,工作時,旅行時,風雨時。這是這裡的適當情況。

58.新衣不染壞色

比丘得到新衣服的時候,應該染上三種不好看的顏色的其中一種,或是綠色或泥色或黑褐色。如果比丘未染上三種不好看的顏色的其中一種就穿用新衣服,犯懺悔。

59.與出家眾分享衣服後未經捨出即穿用

如果任何比丘與比丘、或比丘尼、或式叉摩那、或沙彌、沙彌尼分享自己的衣服,對方沒有捨出權份,那比丘就使用該衣服,犯懺悔。

60.藏比丘的物品

如果任何比丘藏或叫人藏其他比丘的缽、或衣布、或坐具、或針盒、或腰帶,即使只為了開玩笑,犯懺悔。

61.故意殺生

如果任何比丘故意奪取生物的性命,犯懺悔。

62.明知而使用有生物的水

如果任何比丘使用明知有生物的水,犯懺悔。

63.擾亂依法處置的案件

如果任何比丘為了重新羯磨,擾亂明知已經依法處置的案件,犯懺悔。

64.隱藏比丘的重罪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而隱藏比丘的重罪,犯懺悔。

65.授比丘戒給未滿二十歲的人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而授比丘戒給未滿二十歲的人為比丘,而這個人不得戒,且這些在場的比丘應受呵責,在戒師方面這件事犯懺悔。

66.與賊隊約定同行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而與賊隊相約,走上同一條道路,即使只穿過村落之間,犯懺悔。

67.與女人約定同行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而與女人相約,走上同一條道路,即使只穿過材落之間,犯懺悔。

 

68.主張淫欲不會障礙修行

如果任何比丘如此說:「我如此理解世尊所開示的法,對於從事任何這些世尊所說的障礙事情的人,事實上沒有障礙。」這位比丘應該被比丘們如此勸告:「大德!不要這樣說,不要誤解世尊 因為誤解世尊是不好的,而且世尊並沒有這樣說。朋友!世尊用許多方法說明障礙的事情,而且從事這些事情足以造成障礙」而這位比丘被比丘們這樣勸告時,如果仍然那樣堅持,比丘們應該乃至三次勸告這位比丘去放棄那主張。如果到了第三次被勸告時,他放棄它,如此的話,那就好。如果不捨棄,犯懺悔。

69.與受不共住處罰的比丘共住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犯戒比丘那樣子主張淫行非障道法、未被僧團依法解除不分享生活的處分、尚未放棄那邪見,他與犯者共食、共住、或共宿的話,犯懺悔。

70.接受被擯除的沙彌

如果沙彌也這樣說:「我如此理解世尊所開示的法,對於從事這些世尊所說的障礙事情的人,事實上沒有障礙。」這位沙彌應該被比丘們這樣勸誡:「朋友!沙彌!不要這樣說,不要誤解世尊,因為誤解世尊是不好的,而且世尊並沒有這樣說。朋友!沙彌!世尊用許多方法說明障礙的事情,而且從事這些事情足以造成障礙。」而這位沙彌被比丘們這樣勸戒時,如果仍然那樣堅持,比丘們應該如此訓誡這位沙彌:「朋友!沙彌!今後你既不能尊稱世尊為導師,而且,其他的沙彌得與比丘們同宿二至三夜的許可,你也沒有這種權力了。惡人!你走!離開!」若有比丘明知如此被滅擯的沙彌,而安慰他或受他服務,或與他共食或共宿,犯懺悔。

71.推拖如法的勸告

如果任何比丘被比丘們依法規勸時,他這樣說:「朋友!我尚未請教其他精通戒律的有學問比丘之前,我就不遵行這條學處。」,犯懺悔。諸比丘!正在學習的比丘應該請教詢問以求理解。這是這裡的正確做法。

72.毀謗小小戒

如果任何比丘在誦波羅提木叉時,他這樣說:「為什麼誦出這些細小和更細小的學處呢?最多只是導致追悔、困擾、迷惑而已。」當毀謗學處,犯懺悔。

73.不專心誦戒

如果任何比丘每半個月在誦波羅提木叉時,他這樣說:「現在我才知道,這條規則確實也在戒經中傳承、包含在戒經中,每半個月誦出來。」如果其他比丘知道這位比丘,誦波羅提木叉時這位比丘以前出席過兩三次,更何況說他已出席多次。這位比丘既不因無知而開脫,而且應如法地處理他在此所犯的錯,僧團並應進一步加上愚癡的罪給他:「朋友!這誦戒對你沒有獲益,這誦戒對你難以獲益,你在誦波羅提木叉時不好好地集中目標注意聽」因為導致他自己愚癡,這犯懺悔。

74.打比丘

如果任何比丘憤怒不悅而打比丘,犯懺悔。

75.作勢要打比丘

如果任何比丘憤怒不悅,對著比丘舉起手掌當作武器,犯懺悔。

76.無根據毀謗比丘犯僧殘戒

如果任何比丘無憑無據地毀謗比丘犯僧殘戒,犯懺悔。

77.故意導致比丘追悔

如果任何比丘故意導致比丘追悔,想著:「這樣一來,他就會有一下子的不安」。就因這樣的理由而做,不為其它理由,犯懺悔。

78.竊聽有諍端的比丘的談話

如果任何比丘站著竊聽發生過諍論﹑吵嘴或口角的比丘的談話,心想:「我要聽聽他們在說什麼」,就因這樣的理由而做,不為其它理由,犯懺悔。

79.與欲後批評如法的羯磨

如果任何比丘未出席集會,而事先委託餘比丘表明自己同意如法的羯磨,後來卻批評那羯磨,犯懺悔。

80.羯磨時未與欲就離席

如果任何比丘在僧團討論事情時,沒有表明同意如法羯磨就起座離開,犯懺悔。

81.批評如法分配衣服

如果任何比丘在和合的僧團分給某比丘衣服後批評那分配,說:「比丘們依照交情分配僧團獲得的物品」,犯懺悔。

82.轉移供養僧團的物品給個人

如果任何比丘明知而轉移供養僧團的物品給個人,犯懺悔。

83.未經邀請越過國王的房門

如果任何比丘當國王和皇后未離開臥房,沒有剎帝利登基王的邀請之前, 他就越過臥房的門檻,犯懺悔。

84.撿拾住處外的寶物

如果任何比丘除了在自己的道場或住處,撿拾或叫人撿拾寶物或被認為是寶物的東西,犯懺悔。而在自己的道場或住處撿拾或叫人撿拾後,寶物或被認為是寶物的東西應該以這種考慮而被比丘保存:「那擁有的人會來帶走」。這是這裡的正確做法。

85.非時未告共住比丘而入聚落

如果任何比丘非時在午後至隔天太陽出來前,沒有告知共住的比丘就進入村落,除了有某種應該趕快做的事外,犯懺悔。

86.叫人以骨、象牙、獸角制作針盒

如果任何比丘叫人作骨製、象牙製或獸角製的針盒,犯懺悔,而且針盒應打破。

87.床或長板凳的腳過長

比丘叫人作新床或長板凳時,腳可以作八佛指的指長,除了臺坐下面的接榫部份,由於超過這長度,犯懺悔,而且過長部份應切除。

88.在床或椅長板凳上鋪棉花

如果任何比丘叫人鋪蓋棉花在床或長板凳上,犯懺悔,而且棉花應拿掉。

89.坐墊太大

當比丘叫人作墊布時,應該按照尺寸。這裡的尺寸是這樣:長二佛掌張距、寬一個半佛掌張距、可以加邊緣寬一佛掌張距,由於超過這尺寸,犯懺悔,而且超過的部份應剪掉。

90.覆瘡衣太大

當比丘叫人做覆瘡衣時,應該按照尺寸。這裡的尺寸是這樣:長四佛掌張距、寬二佛掌張距,由於超過這尺寸,犯懺悔,而且超過的部份應剪掉。

91.雨衣太大

當比丘叫人做雨衣時,應該按照尺寸。這裡的尺寸是這樣:長六佛掌張距、寬兩個半佛掌張距,由於超過這尺寸,犯懺悔,而且超過的部份應剪掉。

92.衣服太大

如果任何比丘叫人做衣服,同於佛衣尺寸或超過,犯懺悔,而且超過的部份應剪掉。這裡的佛的佛衣尺寸是這樣:長九佛掌張距、寬六佛掌張距。這是佛的佛衣尺寸。

 

大德們!九十二懺悔的規則已經誦出了。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六﹑四應悔過

 

大德們!現在到了誦出這四應悔過戒。

1.親自接受非親戚比丘尼的食物

如果任何比丘親自從進入住家區裡面乞食的非親戚比丘尼手中,接受硬食、軟食而咀嚼或食用。這位比丘應該悔過,說:「朋友!我犯了應受責備、不合宜、應該悔過的事情。我悔過這件事。」

 

2.不斥離「指示居士供養食物」的比丘尼

受邀請的比丘們在人家用餐。如果有比丘尼站在旁邊這樣指示說:「這裡,請給菜!那裡,請給飯!」這些比丘應該責備這位比丘尼,說:「大姐!就比丘們用餐時妳離去」。如果一個比丘也沒有為了責備那比丘尼而拒絕她說:「姐妹!就比丘們用餐時妳離去。」這些比丘應該悔過說:「朋友!我們犯了應受責備、不合宜、應該悔過的事情。我們悔過這件事。」

 

3.接受貧困的「有學聖者居士」的食物

有這種被僧團認可為修行己達到入流的有學聖者的貧困家庭。如果任何無病比丘事先未受到邀請,在如此被認可為學家處,親手接受硬食、軟食而咀嚼或食用。這位比丘應該悔過說﹕「朋友!我犯了應受責備、不合宜、應該悔過的事情。我悔過這件事」。

 

4.在危險的森林接受食物

有這種被認為危險、恐怖的僻靜住處。任何住在這種地方的無病比丘,就在這種道場中親自接受未事先受告知此地有危險者的硬食、軟食,而咀嚼或食用。這位比丘應該悔過說﹕「朋友,我犯了應受責備、不合宜、應該悔過的事情。我悔過這件事。」

 

大德們!四悔過的規則已經誦出了。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七﹑七十五應學法

 

大德們!現在到了誦出這些應當學習的戒

1.圓整地穿內裙

我要圓圓地整齊穿好內裙,應當學。

2.圓整地穿上衣

我要圓圓地整齊穿好上衣,應當學。

3.整齊包好衣服走到住家區

我要包好衣服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4.整齊包好衣服坐在住家區

我要包好衣服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5.守護威儀走到住家區

我要好好守護威儀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6.守護威儀坐在住家區

我要好好守護威儀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7垂目而視走到住家區

我要垂目而視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8.垂目而視坐在住家區

我要垂目而視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9.不拉高衣服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拉高衣服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0.不拉高衣服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拉高衣服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1.不大笑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大笑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2.不大笑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大笑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3.前往住家區時只小聲談話

我要小聲談話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4.坐在住家區時只小聲談話

我要小聲談話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5.不晃動身體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搖晃身體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6.不晃動身體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搖晃身體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7.不揮擺手臂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揮擺手臂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8.不揮擺手臂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擺動手臂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19.不搖頭晃腦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搖頭晃腦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0.不搖頭晃腦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搖頭晃腦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1.不叉腰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手叉腰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2.不叉腰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手撐著頭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3.不包著頭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包著頭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4.不包著頭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包著頭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5.不以腳尖或腳腫走到住家區

我不要以腳尖或腳腫走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6.不抱住膝蓋坐在住家區

我不要抱住膝蓋坐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27.心存感激接受食物

我要心存感激地接受食物,應當學。

28.注視缽接受食物

我要注視著缽接受食物,應當學。

29.接受成比例的飯菜

我要接受與食物成比例的四分之一的菜,應當學。

30.接受食物只齊缽緣

我要接受食物只齊缽緣內,應當學。

31.心存感激用餐

我要心存感激地吃飯,應當學。

32.注視缽用餐

我要注視著缽吃飯,應當學。

33.順序地用餐

我要順序不挑東挑西地用餐,應當學。

34.吃成比例的飯菜

我要成比例地吃飯與四分之一的菜,應當學。

35.不從頂端揉捏食物而吃

我不將缽內食物做成塔形而從頂端揉捏食物來吃,應當學。

36不為求更多菜而以.飯蓋住菜

我不用飯蓋住菜或佐料,以求更多的菜或佐料,應當學。

37.無病時不為自己要求飯菜

無病時,我不要為了自己的需要主動要求菜或飯來吃,應當學。

38.不心存不滿注意他人的缽

我不心存不滿而看注意別人的缽,應當學。

39.不做過大的飯團

我不要做過大的飯團,應當學。

40.要做圓飯團

我要做圓的飯團,應當學。

41.不張口待食

我不要飯團未送至嘴吧時就張開口,應當學。

42.用餐時不將手塞入口中

我送食時不要放整個手指進入嘴裡,應當學。

43.不口含飯團說話

我不要口含飯團說話,應當學。

44.不用投擲的方式送食入口

我不要以投擲食物入口的方式來吃,應當學。

4不咬斷飯團來吃

我不要咬斷飯團來吃,應當學。

46.不大口吃東西

我不要大口張頰來吃,應當學。

47.用餐時不甩手

我不要甩手地吃,應當學。

48. 用餐時不散落飯粒

我要不散落飯粒地吃,應當學。

49.用餐時不吐舌

我不要伸出舌頭地吃,應當學。

50.用餐時不咀嚼出聲

我不要咀嚼出聲地吃,應當學。

51.用餐時吸食出聲

我不要囌囌吸吮出聲地吃,應當學。

52.用餐時不舔手

我不要舔著手地吃,應當學。

53.用餐時不舔缽

我不要舔著缽吃,應當學。

54.用餐時不舔嘴唇

我不舔著嘴唇吃,應當學。

 

55.不用拿過食物的手拿飲水瓶

我不要用有拿過食物的手來拿飲水瓶,應當學。

56.不將合著飯粒的洗缽水倒在住家區

我不要將含著飯粒的洗缽水倒棄在有住家的地區裡面,應當學。

57.不對無病而拿傘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手拿遮陽傘的人說法,應當學。

 

58.不對無病而拿拐杖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手拿拐杖的人說法,應當學。

59.不對無病而拿刀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手拿刀的人說法,應當學。

59.不對無病而拿武器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手拿武器的人說法,應當學。

61.不對無病而穿涼鞋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穿涼鞋的人說法,應當學。

62.不對無病而穿鞋子的人說法

我不對無病而穿鞋子的人說法,應當學。

63.不對無病而坐在車上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坐在車上的人說法,應當學。

64.不對無病而躺在床上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躺在床上的人說法,應當學。

65.不對無病而抱住膝蓋坐著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抱住膝蓋坐著的人說法,應當學。

66.不對無病而綁頭巾的人說法

我不要對無病而綁頭巾的人說法,應當學。

67.不對無病而包住頭的人說法

我不對無病而包住頭的人說法,應當學。

68.坐在地上不對無病而坐在位子的人說法

我坐在地上時,不要對無病而坐在位子的人說法,應當學。

69.坐在低處不對無病而坐在高處的人說法

我坐在低的位子時,不要對無病而坐在高的位子的人說法,應當學。

70.站著不對坐著的人說法

我站著時,不要對無病而坐著的人說法,應當學。

71.站在後面不對無病而站在前面的人說法

我走在後面時,不要對無病而走在前面的人說法,應當學。

72.走在路邊不對無病而走在路中間的人說法

我靠著路邊走時,不要對無病而走在路上的人說法,應當學。

73.無病時不站著大小便

我無病時不要站著大小便,應當學。

74.無病時不在草上大小便﹑吐痰

我無病時不要在草上大小便、吐痰應當學。

75.無病時不在水上大小便﹑吐痰

我無病不在水上大小便、吐痰,應當學。

 

大德們!應當學習的規則已經誦出了。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八、七解決案件的規則

 

大德們!現在到了誦出七條解決案件的規則。

為了解決平息不斷生起的案件,有如下的規則:

1.當面法則

應遵行當面的法則。

2.憶念法則

應遵行憶念的法則。

3.不再痴狂的法則

應遵行宣佈犯者已不痴狂的法則。

4.自白

依犯者表白的內容處理。

5.服從多數

依多數決定。

6.處罰犯罪的人

處罰那犯罪的人。

7.取銷

如草覆蓋土地般,雙方盡棄過惡。

 

大德們!七條解決案件的規則已經誦出了。

在這裡我問大德們:「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二次我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第三次再問:「你們於此類戒是否清淨?」

大德們於此類戒是清淨的,所以默然。我如此認定這件事。

 

大德們!已誦出序言,已誦出四驅擯戒﹔已誦出十三僧殘戒﹔已誦出二不定戒﹔已誦出三十捨懺戒﹔已誦出九十二懺悔戒﹔已誦出四悔過戒﹔已誦出眾學戒﹔已誦出七滅諍戒。這諸多傳承、包含於彼世尊的戒經,每半個月要誦出。在這戒經裡的,所有的人都應該和合歡喜無諍地學習。

 

 

 律藏主要有二大部分 

 

Pātimokkha波羅提木叉                       止持 

                                                        Pa-atimukkha

khandhaka犍度       個人行為的提醒        作持         (走向)

僧團的運作、羯摩                        ātipamokkha

                                                      太重要、最重要

(1) 「波羅提木叉」Pātimokkha Pāti / Pāleti / rakkhati      ātisettha最上

sīla    mokkheti / mokkhayati                      āti-uttama最上

moceti / mocayati                         

Yo na pāleti so dukkhehi/ bhayehi / apāyehi mocayati. 

使解脫保護那(戒)者即從諸苦(諸害怕、諸惡趣)解脫出來

 

 比丘波羅提木叉(大分別)結構分成三部份

j 制戒因緣

k 文句

l 案例    犯相(有關犯或不犯問題)

輕重問題

內容 8項:

j波羅夷pārājika :驅逐不共住罪,犯此重罪者即失去比丘[1]身分、驅出僧團。

k僧殘saghādisesa :停止罪。犯者處以隔離僧團而別住[2],期間停止僧權。

l不定aniyata 認定罪。乃憑信優婆夷目睹其犯罪之申訴,以判斷其罪者,此項僅限於比丘:

m尼薩耆波逸提(捨懺)nissaggiya pācittiya:沒收罪,所有衣缽等資具違規,又有不法態度時,其物品為僧團沒收。

n波逸提(懺悔)pācittiya:悔過罪,犯者乃於3比丘前懺悔而免除其罪。

o提舍尼pāṭidesanīya:共白罪,犯者必向一比丘行告白。

p眾學法sekhiya:非罪名,規定威儀之作法,犯者為突吉羅;故犯者,應向上座比丘懺悔;非故犯者,可自行心中懺悔。

q滅諍法adhikaraasamatha:非罪名,治理僧團起紛爭的方法;依此不能適當治理,上座為突吉羅。

犯戒 āpatti ā+√pad)由處罰的3種等級組成:

j重罪(garukāpatti :這使得犯它者從比丘身分跌落

k中罪(majjhimāpatti):這使得犯者受查驗而生活,那是必須在某種程度而自己難處理地學習,

l 輕罪(lahukāpatti :這使得犯者在一比丘或諸比丘前懺悔,只要能夠完成所規定的戒,他就會解除那罪。

以另一種推算方法有犯戒的二種等級:

j無救的atekicchā

k有救的satekicchā

 

另有七罪:

j波羅夷pārājika       (重罪)

k僧殘saghādisesa           (中罪)

l偷蘭遮(粗罪)thullaccaya

m波逸提(懺悔)pācittiya

n提舍尼pāṭidesanīya         (輕罪)

o突吉羅(惡作)dukkaa

p惡說dubbhāsita

 

(2) 「犍度」分成大品犍度和小品犍度,共22犍度:

犍度:為律藏第二部,主要敘說僧伽各種制度、規則、儀式和其成立原由。

 

大品犍度(Mahāgga

小品犍度(Cūḷavagga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犍度

布薩犍度

入雨安居犍度

自咨犍度

皮革犍度

藥犍度

迦絺那衣犍度

衣犍度

瞻波犍度

拘睒彌犍度

Mahākhandhako

Uposathakkhandhako

Vassūpanāyika-

Pavāraṇā-

Camma-

Bhesajja-

Kathina-

Cīvara-

Campeyya-

Kosambak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羯摩犍度

別住犍度

集犍度

滅諍犍度

小事犍度

臥坐具犍度

破僧犍度

儀法犍度

遮說戒犍度

比丘尼犍度

五百(結集)犍度

七百(結集)犍度

Kammakkhandhaka

Parivāsika-

Samuccaya-

Samatha-

Khuddakavatthu-

Senāsana-

Saghabhedaka-

Vatta-

Pātimokkhaṭṭhapana-

Bhikkhuni-

Pañcasatika-

Sattasataka-

 

《附隨˙12˙小諍》記載:

Vinayo savaratthāya, savaro avippaisāratthāya, avippaisāro pāmujjatthāya, pāmujja pītatthāya, pīti passaddhatthāya, passaddhi sukhatthāya, sukha samādhatthāya, samādhi yathābhūtañāṇadassanatthāya, yathābhūtañāṇadassana nibbidatthāya, nibbidā virāgatthāya,   virago       vimuttatthāya,     vimutti     vimuttiñāṇadassanatthāya,

vimuttiñāṇadassana anupādāparinibbānatthāya.

善持不犯就是清淨。常思惟破戒的過患與具戒的功德,有助於成就淨戒。持戒之後,就跑在涅槃的高速公路上,行程如下:

持戒律儀行不後悔愉悅歡喜輕安快樂如實知見捨離

離欲解脫解脫知見涅槃

 



[1] 出家成為比丘有三種方式(記載於律藏˙大犍度):

  j善來比丘或善來比丘們:,如五個為群的比丘(åññata Koṇḍañña阿若喬陳如, Vappa婆波, Bhaddiya跋提耶, Mahānāma摩訶男 and Assajji阿說示)。Ehi bhikkhu'ti Bhagavā avoca, svākkhāto dhammo, cara brahmacariya sammā dukkhassa antakiriyāyā'ti. 世尊說了:『來,比丘!被善說的是法,為了苦的滅盡而行正梵行。』如阿若喬陳如的出家受具戒因緣。Etha bhikkhavo'ti Bhagavā avoca, svākkhāto dhammo, cara brahmacariya sammā dukkhassa antakiriyāyā'ti. 如其餘四位比丘出家因緣。(加上耶舍證淂阿羅漢而出家,及耶舍的四在家友和50位在家友先後也依此出家證淂阿羅漢,從此世間共有61位阿羅漢)

k 許循三皈依受具戒出家:「諸比丘!我許你們各自於當地、當國使之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出家受具足戒者,應這樣做:始令剃除鬚髮,著袈裟衣,令上衣偏袒右肩、令蹲踞、令合掌、令禮諸比丘足,這樣唱:『我皈依佛諸比丘!許以此三皈依,使之出家授具足戒』(Anujānāmi bhikkhave imehi tīhi saraagamanehi pabbajja upasampadanti.)。」

l 白四羯摩:Anujānāmi bhikkhave ñatticatutthena kammena upasampādetu.

[2] Parivāsa別住,有二種:

j 違犯第二篇的僧殘而行「別住」,後而進一步施行六夜的比丘摩那埵mānatta,在比丘尼戒中違犯者沒有「別住」而有六夜的摩那埵。這裡又分覆藏和無覆藏二種。

k 外道要出家前必須先「別住」四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