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五取蘊(pabcupadanakkhandha)   在解釋依五蓋而修行法念處之後,佛陀繼續解釋依五取蘊而修行法念處的方法。   「再者,諸比丘,比丘依五取蘊而安住於觀法為法。   諸比丘,比丘如何依五取蘊而安住於觀法為法呢?   在此,諸比丘,比丘了知:『這是色,這是色的生起,這是色的壞滅;這是受,這是受的生起,這是受的壞滅;這是想,這是想的生起,這是想的壞滅;這是行,這是行的生起,這是行的壞滅;這是識,這是識的生起,這是識的壞滅。』」   五取蘊是能被執取的諸蘊,它們是作為執取之因的一組現象。關於「蘊」,在《相應部.蘊相應》裡,佛陀說:   「過去、現在、未來、內、外、粗、細、劣、勝、遠、近十一種色是色取蘊……十一種受是受取蘊……十一種想是想取蘊……十一種行是行取蘊……十一種識是識取蘊。」   什麼執取諸蘊?執取諸蘊的主要是無明、邪見及渴愛。由於這些煩惱執取色、受等諸蘊,因此後者被稱為色取蘊、受取蘊等等。它們如何成為被執取的目標呢?事實上,人的身體只是由二十八種色法所組成而已,但如果你作意自己的身體為「我的身體」,並且相信那是你的,那就是邪見,而貪欲也會因而生起。你可能會執著自己的身體及別人的身體,例如你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的身體。如果你相信他們是真實存在,那就是邪見;如果你執著他們,那就是貪欲。如是,邪見、貪欲等煩惱能執取色蘊等而生起。   經文中的「這是色,這是色的生起,這是色的壞滅;這是受,這是受的生起,這是受的壞滅等等」是對名色法的三種觀法。「這是色」是指只有色法而無其他。根據《阿毗達摩藏》,色法有二十八種,即四界及二十四種所造色。你應該依色法的四個層面觀照它們,即它們的特相、作用、現起、近因。這是指在你觀四界直到看到色聚時,應該更進一步地分析色聚裡的色法。舉其中的地界而言,它的主要特相是硬,根據《法聚論》,除了硬之外,地界還有其他特相,即粗、重、軟、滑、輕;它的作用是作為同一粒色聚裡其他色法的立足處;當禪修者觀照地界時,會見到它好像背負著與它俱生的色法,這就是它的現起;它的近因則是同一粒色聚裡的其他三界,即水、火、風。當你如此分析地界時,就是在修行「這是色」這個階段。對於其他色法及名法也應該如此分析,這只是它們的概要,如果要知道每一種色法及名法的特相、作用、現起、近因之詳細解釋,請參考《清淨道論》的「說蘊品」。   「這是色的生起;這是受的生起等等」是第二個階段,你應該觀照兩種「生起」,即因緣生及剎那生:根據《無礙解道》,導致色法生起的因有五個,即無明、愛、業、段食及成相(nibbattilakkhana)。無明、愛、業及段食是色法因緣生之因,「成相」就是剎那生。   提到無明及愛時,取就自動地被包括在內,這三者是煩惱輪轉;提到業時,行就自動地被包括在內,這兩者是業輪轉。無明、愛、取、行、業這五個是導致業生色生起的過去因,它們可以是你在前一世、前二世或更遠的前世裡所造下的,因此你應該往過去觀照自己的名色法,直到在前一世臨終的時刻,查到當時臨死速行心緣取的目標,即業、業相、趣相三者之一。由於你這一世是人,所以在你前一世臨終時成熟的必定是善業,假設那是供花給佛像的業,而臨死速行心的目標是佛像此一業相,你就必須觀那供花給佛像者的四界。如此你就會看到他的色聚,此時應該著重於分析他心臟裡五十四種色法當中的心所依處色,如此就會看到他的意門,即有分心。當你來回地在有分心的前後觀照名法時,就會看到他供花時的心路過程。如果他在供花時生起歡喜心,而且知道善業會帶來善報,該心路過程中的速行心就有三十四個名法,這些名法就是行。雖然它們是無常的,一生起就即刻壞滅,但它在名色相續流中留下業力。在未來因緣成熟時,該業力就會產生果報。它會產生怎麼樣的果報呢?那有視他在造該善業之前或之後發了什麼願,所以你也必須觀到他發願時的名法。假設他在供花之後發願在來世成為女人,那時,錯誤地認為有女人存在是無明;渴愛女人的生命是愛;由於重複而變強的渴愛是取。至此你已經觀到五個過去因。   接下來應該觀照這一世結生時的色法。在結生時有三種色聚生起,即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它們各有十種色法,其中九種是彼此相同的,即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營養)及命根,唯一不同的色法是心色十法聚裡的心所依處色、身十法聚裡的身淨色、性根十法聚裡的性根色,因此在結生時一共有三十種業生色。觀到這些色法之後應該再次觀那五個過去因,如此往返地觀這兩者,以便確定它們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如果有,你就應該個別地如此觀照:「由於無明生起,所以業生色生起;無明是因,業生色是果。由於愛生起,所以業生色生起;愛是因,業生色是果。由於取生起,所以業生色生起;取是因,業生色是果。由於行生起,所以業生色生起;行是因,業生色是果。由於業生起,所以業生色生起;業是因,業生色是果。」然後觀照業生色的生時,那就是「成相」,亦即剎那生。   對於色法的現在因,佛陀提到段食;提到段食時,心及時節也都包括在內,因為它們也是產生色法的現在因,所以造成色法生起的現在因一共有三個。   除了結生心之外,一切依靠心所依處生起的心都產生心生色,因此你應該觀到由於心生起,所以心生色生起;心是因,心生色是果,然後再觀心生色的剎那生。   每一粒色聚裡都有稱為時節的火界,它能產生含有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八種色法的時節生色聚,因此你應該觀到由於時節生起,所以時節生色生起;時節是因,時節生色是果,然後再觀時節生色的剎那生。   還未被消化的食物是由時節生色聚組成。在腸胃裡有一種稱為命根九法聚的業生色聚,它含有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及命根這九種色法,其中的火稱為消化之火。食物中時節生色聚裡的食素受到消化之火支助時,就會產生含有八種色法的食生色聚,其中的食素稱為食生食素。當食生食素支助業生、心生、時節生食素及在之前生起的食生食素時,後者就會產生新的食生色聚,因此你應該觀到由於食素生起,所以食生色生起;食素是因,食生色是果,然後再觀食生色的剎那生。   屬於果報的受、想、行、識四名蘊都有相同的五個過去因,即無明、愛、取、行及業。受、想、行三名蘊擁有相同的現在因,即觸、依處、目標及相應名法。觸的作用是把名法及目標連接起來;如果沒有觸,受、想、行就不能緣取目標,也就不能生起。對於人,每一個名法都必須依靠依處色才能生起,例如在結生剎那的名法依靠心所依處色而生起,因此沒有依處就不可能有名法產生。每一個名法都必須緣取目標才能生起,因此目標也是導致名法生起的現在因。再者每一個名法都不能單獨地生起,必須與相應的名法同時生起。由於四名蘊必須互相依靠地生起,因此它們互相作為因果,即是說:如果取受蘊為因,其他三名蘊則是果;如果取想、行、識三名蘊為因,受蘊則是果;其他種情形也應如此理解。你應該如此觀照受、想及行三蘊的因緣生,然後再觀它們的剎那生。   對於識蘊的現在因,佛陀只教「名色」為其現在因。在此,「名」是指與識相應的受、想、行三蘊;「色」是指依處色及目標(當目標是色法時)。應該如此觀照識蘊的因緣生,然後再觀它的剎那生。   如此觀照過去因及現在因導致五蘊生起時,就是在修行「這是色的生起;這是受的生起等等」的階段。   接下來應該修行第三個階段,即「這是色的壞滅;這是受的壞滅等等」。這時應該觀兩種滅,即因緣滅及剎那滅:當你在未來證得阿羅漢道時,一切的煩惱皆滅盡,而當你證入般涅槃時,除了時節生色之外,五蘊皆滅盡。煩惱滅盡是因,五蘊滅盡是果,這即是因緣滅。五蘊的瞬間壞滅時則是剎那滅。   能夠觀到五蘊的因緣生滅及剎那生滅時,你就能明白佛陀在這一節經文裡所說的「這是色,這是色的生起,這是色的壞滅;這是受,這是受的生起,這是受的壞滅等等。」接下來佛陀繼續開示道:   「如此,他安住於觀照內在的法為法、安住於觀照外在的法為法或安住於觀照內在與外在的法為法。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現象、安住於觀照法的壞滅現象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或者他建立起『有法』的正念只為了更高的智慧與正念。他獨立地安住,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諸比丘,這就是比丘依五取蘊而安住於觀法為法的方法。」   這跟在之前所解釋的一樣,只有一點要指出,那就是:「這是色,這是色的生起,這是色的壞滅……」與「他安住於觀照法的生起現象……法的壞滅現象……法的生起與壞滅現象」的觀法差不多一樣,只是後者更進一步觀照五蘊為無常、苦、無我而已。   這只是對五蘊的簡要說明,如果要知道詳細的解釋,可以研讀《清淨道論》的「說蘊品」。 ?? ?? ?? ?? 正念之道 大念處經析解˙法念處˙五取蘊 260    259    255